|

来源:观点网 冯彩云
当前,中国经济还处于调整期,体现在不动产与零售消费商业领域——冷暖不一。商业不动产还在深度调整,零售消费端开始出现回暖,但是温度有限。企业端,投资信心与开发动力仍显不足,好的迹象是10月下旬开始,不少企业恢复了部分投资动作。
不过,面对挑战,行业并未止步。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尤其加速推进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落地,同时深化数字化转型、探索多元化经营,全面提升运营质量与消费体验。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正以业态创新和模式重构响应市场,积极迎合日益多元且细化的消费需求。
展望未来,市场仍将处于多重变量交织的动态进程中。企业需敏锐捕捉消费趋势与宏观环境变化,强化运营韧性与策略敏捷性,方能在新一轮周期中稳健前行。
在此背景下,观点指数研究院依托专业深度调研与系统数据分析,于2025观点商业年会现场隆重发布《表现力指数·2025年度商业地产表现报告》,全方位解构行业产业链的演进与格局变迁。相关成果将汇聚成“表现力指数·2025年度商业地产表现”并在现场作权威发布,旨在为市场主体提供切实参照,助力行业在不确定性中探寻确定性的发展路径。
行业综述:复苏分化
消费提振激活成效初显,投资端复苏仍需时日
政策层面,2025年出台的商业政策以提振消费为核心,注重创新消费场景、优化供给结构。
在扩大服务消费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2025年消费市场呈现温和复苏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速,累计增幅在4%-5%之间,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2025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值达到365877亿元,累计增速为4.46%。
以重点节假日为观察窗口,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最新的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开发投资端,2025年商业地产开发投资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尽管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但整体低迷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这背后与市场环境有较大关联,租金下行的大环境下,开发商的投资回报率预期降低,对于商业营业用房的开发投资也更加审慎,进而导致投资增长乏力。
整体来看,短期政策对消费端的刺激效果已逐步显现,尤其是场景融合与补贴政策精准激活了居民的消费潜力,但投资端的复苏滞后反映出市场信心修复并非短期之功。

企业发展面临收入考验,行业步入分化与盘活新阶段
在消费仍需提振、市场投资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小的考验。不过,有迹象显示,10月下旬开始,企业逐渐恢复投资动作。
观点指数就“商业地产企业表现”研究成果的样本企业进行观察,发现10亿元以下的企业占比最大,为43%;其次是10-30亿元收入的企业,约占36%;再则是30-50亿元收入的企业,占比接近13%;50亿元以上收入的企业,占全部样本企业的比例为8%。
分企业来看,大型企业虽凭借优质资产和运营能力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则因项目竞争力不足,面临招商难、运营难、收入低的困境,难以突破收入瓶颈。

观点指数认为,未来,随着消费活力逐步释放、商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这种分化情况很大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大型企业当下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等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则需通过聚焦细分赛道、优化运营效率等方式寻找生存空间。
投资物业资产值方面,样本商业地产企业中,资产值在200亿元以下的企业占比48%,200-500亿元的企业占比25%,500-1000亿元的占比约6%,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为21%。
不过需要注意到,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之际,面对债务危机,不少企业通过出售商业资产来回笼资金,缓解压力,也带来资产折价和资产值缩水等问题。

行业整体从追求增量转向盘活存量,存量价值挖掘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通过调改升级如空间场景改造、内容生态重构来激活老旧项目,已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业绩增长引擎。
此外,消费基础设施REITs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完善,为商业地产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退出和融资通道,助力企业进一步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不过需要注意到,目前已上市的消费REITs业绩开始分化,凸显了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的重要性。 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