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餐网 申晨
拿着2018年的经验,打不赢2025年的商战。本文为中国餐饮营销专家、百亿增长操盘手申晨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的演讲实录,红餐网整编发布。
创业是条不归路,不下战场才不会输。
餐饮行业的老同志们如果再不提升自己的话,可能会在2025年告别这个舞台,因为市场一直在变,拿着2018年的经验,打不赢2025年的商战。
这几年,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一些大问题,原因不是餐饮人不够努力,而是用老的经验无法解决新的问题。
那么,如今市场上到底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里面又藏着哪些餐饮生意机会?
餐饮人,到底怎么抓住银发经济的红利?
现在市场上的“红利期行业”已经不多了。什么叫红利期的行业?比如20年前开始的房地产,15年前开始的电商,10年前开始的微商,5年前开始的直播。
在这些行业里面发展就像坐电梯,很多人进了电梯后什么都没有干,依然能取得增长。餐饮行业同样如此,过去25年,中国餐饮行业发展迅猛,很多餐饮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因为他只是坐上了一个名字叫“餐饮”的电梯。但现在,餐饮行业似乎已经不在红利期了,进入了需要精耕细作的时代。
对于不在红利期的行业,我建议关注两个点,一是“老行业结合新趋势”,二是“关注小人群的真需求”。
经济平稳期不是没机会了,而是旧模式的退场和新机遇的登台。最近很多年轻的餐饮人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有些模式的结果非常好。我有两个徒弟,最近在餐饮行业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被旧的经验禁锢,他们做的是新尝试。
那么,哪些新趋势和需求值得关注?
我总结了12个方向,请看下图:

首先聊一下银发经济。现在大家都知道,做老年人的生意很重要,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重要。
1963年到1972年,中国出生人口达2.8亿,光1963年的出生人口就高达2954万人,对比之下,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连1963年的零头都不够。这是中国出生率最高的十年,被称作是婴儿潮的十年。
未来十年,这批在婴儿潮中出生的人逐渐老去,他们是一代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着稳定退休金的、参与过创业的老年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住房,他们的孩子也愿意为父母花钱。所以,他们是一代为自己而活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对比传统的“养老”,他们的生活模式更倾向于“享老”,即享受老年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重新定义老年人和老年经济,现在的银发经济就是新的机会、新的红利。
最近郑州东济堂特别火,郑州是中国餐饮业的核心城市之一,但很多餐馆被这个中医馆抢了生意。
东济堂为什么这么火?核心在于,他们真正把健康和餐饮融合起来了,整体的模式也做得非常时尚。
举个例子,顾客进入东济堂后,不是先点菜,而是先号脉,工作人员会告诉消费者:你这个体质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今天你建议你吃什么。消费者在脉诊之后再去点自己爱吃的东西,脉诊之后,当天不适合吃的东西是点不了单的,比如你今天不适合吃红烧肉,你想吃,对不起,点不了。
这是很有意思的餐饮体验,也是非常好的健康和餐饮融合的方向。健康餐饮、药膳说了那么多年,都是用传统的方式在做。东济堂不做传统的药膳,而是把健康、药食同源真正跟日常的餐饮相结合。用完餐后,还可以顺手再买一些适合自己吃的药材和健康零食,因为经过号脉后消费者知道自己该吃什么、要吃什么。
现在东济堂的各种各样的零食卖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发现,中医的日常化和中药的零食化是巨大的机会。

很多人认为做健康餐饮一定是老年人的市场,其实现在年轻人也很关注健康,东济堂店里的00后、90后也非常多,年轻人也觉得这个方式很有意思。
从宏观的角度看,刚才只说了1963年到1972年出生的2.8亿人口,1963年之前还有3亿人口,现在老年人口达5.8亿,银发市场非常大,我们餐饮人有没有考虑为银发族做一些新的尝试?
相关部门曾提出过一项愿景,未来每3000名老人拥有一间老年大学或者老年人活动中心。那么,6亿老年人就需要20万座。但从1983年山东省第一家老年大学开始,到今年的42年年只完成8万所,还有12万的缺口。这是个巨大的商业机会,这些设施里面要吃饭、要喝茶,也就意味着,特色餐饮、健康餐饮这个赛道,至少能开12万家店。
所以,今天我们既要读懂政策,也要读懂趋势,把现有的经验跟新的趋势相结合,就是机会。
生意的差距,往往是被三个“差”拉开的。第一个叫信息差,即“我知道你不知道”;第二个叫认知差,即“我知道为什么、我知道怎么干,但你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第三个叫执行差,即“我干了,你没干”。
现在餐饮老板应该专注两个工作,一个是找方向,二是抓收入。而找方向,就是把你的核心能力和现有的趋势进行结合。
去下沉市场,做10亿人口的“消费升级”生意
除了银发经济,县城经济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国逆城市化的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过去几十年的红利是城镇化,在城市里盖房子,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进城买房,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所以创造了25年的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但现在,有约58%的城市开始逆增长,因为大城市里机会竞争太激烈,很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到小城市,但他们希望继续享受在大城里的生活状态。这其中,就藏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所以,县城消费需要一次整体的升级,以前一个小县城没几家像样的餐厅,现在都在升级。
给大家看几个例子。
三味卤菜本来是一家非常传统的县城小店,“非常优但不会秀”,导致销售额不高。
我们给这家店做了重新定位,现在90平方米的店,单月营业额从20万元做到100万元。对于三味卤菜来说,不是没机会,而经营这家店的人以前没见过什么是好的店。调整定位后,三味卤菜用三个月实现了5倍增长。

所以,一线城市的经验下沉到三线及县城市场,就是降维打击,你不用跑赢那些大佬,你只要跑赢你隔壁那家店就可以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