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餐智库 红餐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随着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当下餐饮行业正经历着从“增量” 迈向 “存量” 的关键转型期。在人力、租金、食材等成本持续上涨,叠加餐饮人均消费价格不断下滑等压力下,餐饮品牌纷纷将“降本增效、差异化突围”作为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餐饮供应链作为支撑行业发展的幕后“英雄”,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那么,如今的餐饮供应链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又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为此,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了《餐饮供应链趋势发展报告2025》。以下为报告的部分内容展示。
餐饮供应链日益完善,
企业的角色正从支持者转变为驱动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超过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与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美团数据显示,全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稳步上升至2024年的23%。未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餐饮连锁化率的提升,连锁品牌对食材品质、食品安全、供应稳定性、产品创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餐饮供应链向更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餐饮供应链日益完善,产业的分工也日趋成熟,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材采购、生产加工、调味料供应、冷链物流等环节中均涌现了许多专业化企业。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8.1%,预计2025年餐饮供应链市场规模将突破2.8万亿元。

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餐饮供应链企业在行业中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
随着餐饮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餐饮品牌之间“内卷”加剧,品牌为寻求降本增效和差异化发展,主动向上游供应链寻求效率与创新。这一趋势推动着餐饮供应链的发展进入到3.0阶段。

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从一开始被动响应品牌需求的支持者角色,转向主动引领市场的驱动者。这些企业主动洞察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自发先于市场去开发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大大地促进了餐饮品牌的发展。
此外,除了角色转变,供应链企业的业务边界也在不断拓展,有不少上游供应链企业将业务延伸至下游,通过开设餐饮门店,在传统B端业务之外拓展增长空间。
餐饮供应链正朝着
健康化、地域化、细分化等五大方向升级
在餐饮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餐饮供应链朝着多维度协同的方向迈进,呈现出健康化、地域化、细分化、定制化、全球化、数智化的发展动向。
1.健康化:餐饮供应链各个环节加速向健康化方向升级,推出更多健康产品
红餐产业研究院“2025年餐饮消费大调查”显示,消费者就餐选择中,食材的健康卫生是关键考量因素。随着消费者更加重视健康、食品安全,健康型食材和调味料成为餐饮品牌的关注重点。

为积极响应“健康消费”趋势,以及满足消费者与餐饮品牌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餐饮供应链企业在食材源头(如发展高端养殖,生产有机食材)、产品创新(如推出功能性产品、代糖)、技术应用(如通过锁鲜技术保留鲜味、原始风味)等各个环节进行健康化升级,推出更多健康食材和调味料产品。
2.地域化:地域特色成为餐饮品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供应链企业积极挖掘地域食材、地域风味
近年来,地方旅游的火爆带动了消费者对地域美食的消费需求,也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地域食材与地域风味也成为餐饮品牌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从而驱动供应链企业主动深入原产地,挖掘地域食材、地域风味。

例如,一些地域食材如云南野生菌、贵州折耳根、贵州木姜子等,以及地域风味如贵州酸汤风味、齐齐哈尔烤肉蘸料风味、云南酸菜风味等,被供应链企业进一步挖掘出来,通过工业化加工转化为标准化食材和调味料产品。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