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肖德睿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许多餐饮老板对外卖平台无奈吐槽,满减优惠叠加、费用层层扣除,真正到手可能只剩几块钱,甚至干脆是倒贴!
如今,监管层终于出手。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直击餐饮商家几大痛点:
收费要透明,不得随意增设;促销要自主,平台不得再将补贴成本转嫁给商户;准入要更严,门脸、后厨到“一镜到底”的视频,剑指“幽灵外卖”的生存土壤;还引入“爆单预警”机制,帮助商户在高峰期合理控单,避免两头受气。
外卖平台的游戏规则,正被重写。对餐饮商户而言,这既可能是一次制度性减负的契机,也意味着合规门槛的全面抬高。
根治“糊涂账”
痛点一:收费复杂得“看不懂、算不清”,稀里糊涂交了钱
意见稿:平台收费透明化,让隐性成本无处藏身
很多餐饮老板的心声是:忙活一天,流水看着不少,但扣完这费那费,账一合才发现利润被吃得七零八落。技术服务费、配送费、推广费,规则复杂得像“套娃”,最后只剩下糊涂账。
意见稿直指这一顽疾,要求平台把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摊开在阳光下:收费要公示到底,账单要清清楚楚,任何“暗扣”和“临时加码”都不再允许。
#对商户来说,这不只是一次“减负”,更意味着以后能看懂账、算明白账,把经营的主动权夺回来。
1、主要收三类费用,不能“巧立名目”乱收钱
意见稿对此划出“红线”:平台面向商户的收费主要限定在三类费用——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和推广服务费,不得随意新增或变更。
如果确有必要调整或新增,必须在首页显著位置提前公示,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 7 天;一旦涉及商户重大利益,还必须设置过渡期,给餐饮老板留出缓冲和调整空间。
#收费范围划红线,平台难以凭空“造名目”,老板心里更有底。
2、收费账单笔笔都要清清楚楚,让商家算得清、看得懂
意见稿明确要求:收费必须算得清、看得懂。平台需在首页长期公示收费规则与标准,并提供解释渠道,避免“黑箱操作”。
同时,平台必须向商户提供详尽账单,逐项列出费用组成、费率比例和到账金额,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及时。
在预存款模式下,每一笔扣费都要有明细,并允许商户随时查余额;在后付费模式下,必须提前告知扣款周期,并在每次扣款后 24 小时内推送账单详情。
#账单逐项公开,钱花在哪儿一清二楚,糊涂账彻底翻篇。
3、简化推广服务费,开放效果指标,避免盲目烧钱
推广服务费一直是商户最头疼的“黑箱”。意见稿要求平台必须拆开讲清楚:逐项公示所有推广工具、广告类目及计费标准,用通俗语言解释点击、展示、转化等收费逻辑,并提供问询渠道。
更重要的是,平台还必须免费向商户开放效果评估工具,涵盖点击量、转化率、成交订单数、投资回报率等核心指标,让商户能科学判断投放效果,避免盲目烧钱。
#投放不再是“玄学”,餐饮老板心中有数、不再盲目烧钱。
4、“强制参加促销”等不合理收费,一律画红线
意见稿把外卖平台惯用的“猫腻”逐条亮明:同一订单反复收费、不是真实完成的订单还照收费用、收了推广费却不给流量、强制商户参加促销、通过保证金或差别费率变相加价,甚至以提高服务费作为惩罚……这些手法都被直接列入“红线”,明确禁止。
#隐性套路被全面拉黑,强制收费没了空间。
抑制“内卷竞争”
痛点二:平台烧钱打价格战,却把成本转嫁给商家“买单”!
意见稿:平台促销自掏腰包,商户促销自己做主
这几年,补贴战成了餐饮商户最头疼的“无底洞”。
平台为了抢流量拼命砸钱,但背后的账面成本,往往被巧妙分摊到商户身上:不是强制跟随促销,就是通过费用加码“变相分担”。部分头部品牌则凭借体量和话语权,往往能争取到更优惠的条件。但中小餐饮老板,却往往被迫卷入价格战,利润一再被稀释。
意见稿给出了明确答案:价格促销不得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更要划清界限——平台促销的钱必须自己掏,商户的促销必须由自己决定,不再受强制或变相强制。
这意味着补贴战不再是“商家陪跑”的游戏,老板终于能把促销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市场价格也有望回归理性。
1、平台补贴自己扛,商户不再被“分摊”
意见稿明确规定,平台促销的成本必须由平台自行承担,不得要求商户或配送员分摊,也不能通过推广工具捆绑、临时上调服务费等方式变相转嫁。同时,平台需至少提前 5 日告知商户活动范围、规则与期限,避免商户被动应对。
所有促销活动必须公开透明、公平无歧视:对同类交易条件的商户一视同仁,不得附加“必须同步促销”“强制购买推广服务”或“限制在其他平台经营”等条件。面向消费者时,也要杜绝“大数据杀熟”,随机红包和优惠券需保证机会均等。
同时,优惠力度不能突破合理底线,成交价不得为零或负数,平台更不得向商户发出不合理的促销要约。
#平台砸钱抢流量,终于不用商户替它买单。
2、促销自主权回归, 不能要求签“最低价协议”
意见稿强调,商户促销必须出于自主选择。平台不得通过流量倾斜、优先配送、同步活动等手段强制或变相强制商户参与,更不能要求签署“最低价协议”,侵蚀商户的定价权。
与此同时,平台有义务为商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运营支持,并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当发现价格异常或订单异常时,应及时提醒,帮助商户避免因过度让利而扰乱市场秩序。
#促销权终于回到老板手里,活动做不做,由老板自己拍板,不再被流量绑架。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