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孙玉珍的接力棒交到了女婿郭冬的手上,这也加速了胡大在门头、环境、效率、服务上不断迭代升级的步伐。
1、门头:放大京味儿门头,形成打卡效应
作为一个地标性餐饮品牌,就要代表城市文化,门头是最直观的要素。
此前,胡大的门头还是现代化的装修,但跟随着08年奥运会北京做城市门头形象升级,胡大的总店也做成了中式门头。
“换成中式门头后,客流和品牌认知度立马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除此之外,胡大还把24小时营业等营业要素体现在门头上,不断强化品牌关键词,形成打卡效应。
2、产品:好吃不止小龙虾,基于夜宵场景+寻找食材做创新
2013年小龙虾品类遭遇滑铁卢,主打小龙虾的胡大业绩大概也下降了60%。
危机意识促使胡大从“胡大麻小、簋街一绝”到“好吃的不止小龙虾”,走上了产品多元化道路。
除了把老的产品继续传承下来,胡大也开发了一些年轻人爱吃的新东西,如馋嘴牛蛙、麻辣耗儿鱼、麻辣扇贝……等等。
其中,还专门设计了几款女性产品,比如石榴冰粉,每年能卖出近20万份,利润能达到80%,小甜品里暗藏大生意。
“胡大是基于夜宵场景+寻找食材做研发创新。不过,产品创新的红利有时效性,一旦这个东西被完全传播出去了,它就没有红利了,所以要不断坚持创新。”郭冬说。
3、服务:光排队消耗的免费瓜子就超100吨,首推剥虾师
胡大被称为“帝都排队神话”,排队已超2000万人次,为什么顾客都愿意来呢?
a、开坚果店提供现炒瓜子:为了消磨顾客无聊的等位时间,胡大光排队消耗的瓜子就超100吨了。甚至为了让顾客吃到更好吃的瓜子,胡大还开了坚果店,每天现炒瓜子。
b、首创剥虾服务:从2016年开始,胡大推出教客人剥虾服务。“很多客人都是在我们这儿学会剥小龙虾的,那他以后一剥小龙虾就会想到胡大,这也是我们从服务文化中找到的一个点。”郭冬补充。
c、大厅装地暖系统:北方冬天冷,街边店的大厅没法坐人,客人一冷就坐到看不到的地方,那样外面路过的人就以为这家店没生意,久而久之就没人光临了。而胡大则把家装的地暖系统做进了餐厅里,提升顾客和员工的体验,保证冬天也能人气爆棚。
4、效率:后厨微创新,每年可以节省500~1000万的费用
前厅排长队,更考验的是后厨的高效,胡大后厨的效率微创新是很多餐厅“偷师”的焦点。
a、轨道传送带,能省三分一的空间,以及每年节约100多万的人力成本。
胡大在后厨设计了一款传送带,上下是货架,从空间上大概能省1/3的空间;而且缓解了上菜压力,节省人力成本,“光一个传送带一年能省100多万人工”。
b、油污处理系统,垃圾量减半。
胡大主打的是川菜,小龙虾炒制也需要油炸,油污处理就成了头疼的问题。因此,胡大自己的工程团队研发出一款专利的油污处理系统,高效处理油污,每年的垃圾量能减少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胡大后厨还有更多的黑科技:如6平米的保鲜库可抵20个冰柜;利用机器定时,一个人控制6个锅还有智能监控……所有改造加在一起,包括人力物力每年可以节省500万~1000万的费用!
5、品牌:借力网红经济,推小龙虾花束、月饼保持年轻化
能不能跟上时代,能不能捕获年轻人?这是对一个老品牌巨大挑战。
24岁的胡大在联名和网红经济上也玩得挺溜。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