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在北京,要是能吃上一顿不排队的胡大,那是件令人羡慕的事情!
这个仅在簋街就开出4家店的小龙虾品牌,被称为“帝都排队神话”!
它伫立簋街24年,累计排队超2000万人次,光排队消耗的免费瓜子就超100吨,卖出5亿只小龙虾!
从曾经的7张小饭桌,到如今的北京地标性餐饮品牌,胡大火了整整24年!
它是如何穿越周期创新迭代的呢?
在职业餐饮网不久前举办的森林游学008期北京站,胡大总经理郭冬首次公开分享了打造地标性餐饮品牌的方法!
一、基因:
31年前把小龙虾带进北京,
开启“帝都排队神话”!
地标性餐饮品牌是要有基因的,胡大的故事则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1、“南虾北运”第一人,让麻辣味小龙虾在簋街诞生
1987年,胡大创始人孙玉珍身上带着200元钱,从安徽老家来到了北京。
一开始,她凭借老家的资源搞水产,因为质量好,价格又低,她成了簋街小有名气的供应商。
有一次在回安徽老家的火车上,偶然看到用花椒煮的一盆盆的小龙虾。她灵机一动:“我要是把小龙虾带到北京,让簋街的商家又买我的鱼,又炒我的虾,北京岂不是我独一份?!”
于是,1992年,孙玉珍成了第一批把小龙虾带进簋街的人,北京自此开始有了小龙虾。簋街大半的商户都在抢孙玉珍的小龙虾货源,渐渐她成为了最大的小龙虾供应商。
不过,当时簋街的小龙虾只有红烧、清蒸和油焖等做法,还没有麻辣小龙虾。
孙玉珍那时不仅帮簋街龙虾店挖老家的厨子,还带着老板们去合肥看南方如何烹饪麻辣小龙虾。
为此,簋街诞生了北京第一个做麻辣小龙虾的企业,北京小龙虾市场也被慢慢打开了。
2、簋街-夜宵-麻小-胡大,不断强化品牌关键词
1999年9月28号,孙玉珍从供应商转为自己开餐厅,胡大在簋街创立。
虽然只有7张桌子,但却是胡大小龙虾神话级别排队的原型!
当时,厨房地方不够用,她干脆在店门口炒,这一下就把街上路过的客人都吸引住了,优质的龙虾加上独特的汤汁,让小龙虾越卖越多,逐渐成了胡大招牌。
到了2002年左右,花家怡园在簋街主办了第一届小龙虾节,众多餐饮商户都参加了这次盛会。自此,小龙虾就和簋街划上了等号,簋街也成了北京吃夜宵的打卡地。
于是,在北京吃夜宵去簋街,去簋街必吃胡大小龙虾——这成了年轻人们条件反射性的选择。
“而胡大走到今天,主要就是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簋街、夜宵、24小时营业、小龙虾。我们围绕这几个点打透,不断强化品牌标签。”郭冬总结。
迭代:
常存“危机意识”,
创新是保持24年长红的秘籍!
做餐饮火一时很简单,但要二十多年一直保持红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对抗变化的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