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在上世纪的预言,正在短视频时代被反复验证。
最近几年,从“粥饼伦”到“鸡排哥”,从“拉面哥”到“炒粉哥”,越来越多默默无闻的餐饮人接连走红。
但随着算法持续迭代,尤其是平台流量分配机制去中心化的背景下,网红生命周期正被急剧压缩从过去能维持数年的热度,到现在多数仅3个月左右。
餐饮行业也不例外。2020年走红的“粥饼伦”,断断续续活跃5年,热度才逐渐降温;而后来的“鹅腿阿姨”、“糖葫芦大叔”、“糖水爷爷”等人,走红不到一个月就迅速回归平静……长尾效应,正在失效。
与此同时,“流量造神”的速度也在持续加快。炒粉哥的摊位前一天还门可罗雀,第二天就因为一条短视频爆火,开始大排长龙;景德镇“鸡排哥”在流量的助力下,更是一夜涨粉数万,成为新晋“摊王”。
最关键的是,网红的“稀缺性”也被打破。过去被流量选中的幸运儿凤毛麟角,如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网红”涌现,甚至一个月内同时两位“顶流”。
可见,流量正从偶然的机遇,变成频繁的“轮回”。
一夜爆红的餐饮人心态也变了:
从 “慌着接流量” 到 “稳住守本心”
当流量如潮水般涌向街边小摊,这届餐饮人却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冷静与成熟。他们不再被流量裹挟,而是在爆火中展现出难得的清醒与克制,稳稳地守住那口锅。
1、流量来了,但他们不再“慌”了
面对流量带来的“泼天富贵”,曾经的餐饮网红往往难掩焦虑。
“鹅腿阿姨”一夜爆红后,当聚光灯包围、流量激增,她一度因压力过大停业,坦言“人流量太大,我这两天都不敢干了”;“拉面哥”更显局促,面对被围得水泄不通,客人不敢来的摊子,他也只能无奈表示“有家不敢回,不愿被过度干扰”。
但更多是选择上的焦虑,面对外界抛出的橄榄枝,几乎所有餐饮人都面临“是否放弃主业”的抉择:“拉面哥”在走红后选择放弃主业,签约 MCN 直播带;“粥饼伦”也在刚红的时候,以月薪3000元的价格与一家MCN合作带货,但最后因“看不懂带货合同,也不清楚如何去做”干了一个月后便火速退出,从此回归本行,只想“踏踏实实的卖饼”。
而如今,面多同样的机遇,新一代餐饮人却显得格外“淡定”。
炒粉哥在爆红后选择“每日限号100份”,用主动限流来保证出品质量;鸡排哥也坦言没有流量撤退压力,不断强调“现在的工作就是我的本质工作,‘鸡排哥’就是卖鸡排的”,坚定回归学生客群。
这不是保守,而是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流量洗礼后,餐饮人形成的集体智慧。他们不再将爆红视为命运的转折,而是将其看作一段插曲。在短期热度与长期经营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2、机会可以捧红你,但不能养活你
董宇辉在谈到走红时曾说过:“能力决定下限,机会决定上限。”
这句话,在餐饮网红身上得到了印证。
从“鸡排哥”因坚守、极致服务的品质出圈,到“炒粉哥”因真诚圈粉,他们都因为情绪价值获得了一夜曝光的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情绪价值只是打开爆火的“流量之门”,它让你拥有了被看见的机会,而当流量退去,产品与经营的能力,才是真正划定你能走多远的地平线。
如今,“拉面哥”粉丝数量已下跌40多万,且带货销量遇冷,每日仅卖出几十单产品;反观“鸡排哥”“炒粉哥”,他们始终将自己的主业放在自身擅长的事上,并未寄托一夜爆红,反而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在稳定经营中一步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映照出他们对自身“能力半径”的清醒认知,重要的不是抓住每一个机会,而是认清哪些机会真正属于自己。
情绪价值也许能引来好奇的目光,但只有扎实的产品、稳定的出品和清晰的经营逻辑,才能将这份好奇转化为持久的信任。
顾客会为一时的热闹驻足,却只会为恒久的品质回头。
这一代餐饮人已然明白,流量是面镜子,既照亮优势,也暴露短板。唯有在喧嚣中认清自己的“能力半径”,回归商业的本质,才能在网红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坐标。
总结:
短视频时代,餐饮网红的逻辑已经被彻底改变,流量周期不断加快、情绪价值先于产品当道。
然而,在这变幻莫测的浪潮中,越来越多餐饮人开始意识到,爆红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如何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诱惑中坚守本心,才是“鸡排哥”们教会我们的事。
流量只是一阵风,能让你站稳的,永远是你脚下的那口锅。
来源:职业餐饮网 三水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