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员和记鲜牛肉火锅专注“原切牛肉火锅”十二年,坚持100%原切牛肉,从河南新乡走红后,逐渐将门店拓展至河南以及邻近省份的下沉市场。
湖北火瀑椒麻火锅作为区域品牌代表,16家直营店连续6年蝉联大众点评必吃榜。区别于传统的川渝红锅,其采用鲜藤椒、植物油打造了绿色锅底;同时深度挖掘湖北当地食材,如钟祥石牌豆腐、十堰郧阳红薯粉等,品牌始终聚焦湖北市场。
这些区域品牌通过深度理解本地消费习惯、优化供应链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在区域市场活得更从容。
细分找差异、后端压成本、下沉抢“餐桌”,赛道还有哪些确定性趋势?
头部品牌的破局探索,不仅解决了自身发展难题,也为行业突破困局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样本。从这些成功实践,我们同样看到了火锅赛道的几大发展趋势。
首先,细分赛道依然充满机会,品牌也更有机会做出特色和差异化。
比如从去年火到今年的山野火锅,带动整个餐饮市场刮起了“山野风”“地域风”“健康风潮”。
定位山野火锅的代表性品牌,诸如山缓缓,今年4月单月就新开13家店,总门店数突破80家。
也有其他火锅品牌借鉴山野元素进行创新,丰富产品线。比如许府牛,今年将“山野秘境锅”作为主推产品系列之一,也带动客单价微幅上调,在保持性价比底色的同时进行质感升级。
赛道还在持续进化出新玩法、新策略,比如出现了“山野茶火锅”细分品类,苏州“苏见山?山野茶火锅”以“茉莉碧螺春锅底+苏州园林场景”吸引打卡,搭配评弹演出营造文化氛围;黄山“陶元茗山野茶火锅” 将黄山毛峰融入麻辣锅底,用竹编灯罩、斗笠蓑衣打造丛林感。
其次,供应链走向前台,成为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逮虾记与豪渝、珮姐等品牌共建“制贩同盟”,合作开发黑金黑虎虾滑、马蹄虾滑等特色产品,既精简链路,也避免同质化;
季季红与原产地合作,建立蔬菜基地,食材成本比市场低20%,还引入非遗工坊定制年糕,做出产品差异化;
许府牛更以40个SKU支撑全品类套餐,凭借少而精产品以及套餐组合,提升食材复用率。同时还联合顺丰、益海嘉里等企业在全国建成26个区域分仓,打造2小时冷链圈,大幅降低备货、仓储与物流成本。
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也为品牌突破地域限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关键支撑——当后端成本可控、品质稳定时,品牌才有底气进入对价格更敏感的下沉市场。
而下沉市场,依然是火锅品牌确定的增长之地。
截至2025年5月,三线及以下城市火锅门店占比已达52.3%,覆盖超7亿人口,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红餐大数据显示,围辣小火锅1000+家门店中近八成位于下沉市场,靠高性价比快速抢占县域;即便是巴奴这类中高端品牌,其下沉门店经营利润率也达到24.5%,高于一线城市的20.7%。
这也说明,下沉市场并非只认准“低价”,品质消费的需求同样存在。
而对于一大批已经在高线城市充分竞争的火锅品牌而言,深耕下沉,不仅能缓解品牌在一二线市场面临的巨大内卷竞争压力,也能通过有效经验复用、放大品牌势能,在相对空白的低线城市乃至县乡市场,打开增长天花板。
结语
存量搏杀市场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
对从业者而言,盲目跟风只会陷入新的内卷,唯有扎根消费者真实需求,强化供应链效率,找准自身在“价格带、细分品类、区域市场”中的定位,才能在这条长赛道上长久立足。
来源:红餐网 何沛凌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