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疫情之下一个50000亿的庞大市场 正在巨变

  目前,各大生鲜电商APP的蔬菜供应,已基本恢复正常,仅有少量畅销类商品,需要准点抢购。

  一场热闹的“抢菜大战”背后,似乎预示着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的风口正在上演,甚至有市场人士指出,中国生鲜电商有可能复制2003年“非典”时期淘宝、京东领衔的电商行业的成长过程。

  50000亿!中国生鲜市场,正在巨变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足够大。根据欧睿数据,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到4.97万亿,同比增长5.3%,预计2019年将突破5万亿元(数据暂未公布)。

  但,目前中国生鲜交易仍然以线下农贸市场为主,市场份额超过50%,生鲜电商的渠道份额仅2.5%。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农贸市场的渠道份额正在不断萎缩,超市、电商渠道份额正在逐步增加,替代效应显著。

  可见,生鲜电商的替代空间巨大,以发达国家为例,农贸渠道份额普遍仅为 20-30%。随着我国“农改超”政策进一步推进,农贸市场渠道份额持续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成为必然。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正在加速新渠道的崛起。2003年那场非典疫情,教育了大量用户接受、使用线上购物,这次疫情,也是一次教育市场的绝佳机会,亦正在培养用户线上买菜、买水果的习惯。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通过4-5次下单购买便可以形成消费习惯,而这场疫情已持续超过18天,大部分用户线上买菜的次数已远超5次。

  目前我国生鲜电商的玩家众多,据招商证券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主要分为三类:

  ①前置仓模式,主要在小区密集处设立仓储点进行储存、分检和配送,不开营业门店,代表企业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买菜等;

  ②到店+到家结合模式,依托于线下门店,用户既可以线上下单也可以到门店购买,代表企业有永辉、盒马等;

  ③平台模式,指平台作为第三方,为存量的超市和门店提供到家服务,代表企业有京东到家、淘鲜达、多点、饿了么、美团外卖等。

  当前,行业竞争仍然激烈,新入局者不断涌现。可见,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壁垒,仍尚未形成。

  供应链,决定生鲜电商的生死

  虽然,中国生鲜电商行业遇上了史上最强“风口”。但,决定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因素不仅仅只有新增用户、消费习惯、订单量……

  众所周知,生鲜的上游生产高度分散,流通环节众多,层层加价且流转时间长。同时,生鲜产品极易腐损,损耗率高。生鲜产品大多为农产品,缺乏品牌,且非常难以标准化,采购、品控成本较大。三因素相叠加,使得生鲜零售端的毛利率很低。

  赢商网在“2018年生鲜零售市场现状调查”中统计,这个行业各环节跑下来,损耗率将高达30%。这意味,进货1000万元的货物,只有700万销售出去了。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生鲜电商玩家众多、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但只有1%的企业实现盈利,4%盈亏持平,剩下的88%企业经营亏损,7%巨额亏损。

  以老牌玩家每日优鲜为例,截至到2019年,其已在全国20+城市布局,但仅在北京地区才实现正向现金流,依然没有实现规模化盈利。

  同时,行业玩家众多,竞争不止,补贴未停。生鲜电商对股权融资的依赖巨大,以叮咚买菜为例,成立未满3年时间,已累计进行了多达9轮融资。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数据,2018年国内共有22家生鲜电商企业共融资近120亿元。但,2019年融资金额、融资笔数双双大跌,更有多家知名生鲜电商平台因融资难、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跑路。

  很显然,疫情爆发之前,生鲜电商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加速了行业洗牌的速度,却并未改变当前生鲜电商行业存在的致命问题:供应链、损耗大、品控难、盈利难……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终将被战胜,生鲜电商行业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能否解决致命问题,才是行业未来的关键所在。

  来源:全景财经 全小景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