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业绩下滑与舆情危机的双重压力,正在考验火锅龙头海底捞(06862.HK)。
近日,海底捞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66%;集团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同比下降13.96%;归母净利润17.59亿元,同比下降13.72%。
这是自2022年中期受疫情冲击后,海底捞时隔三年再度出现营收与净利同步下滑的情况。
海底捞并未回避业绩下滑问题,其在财报中坦言,上半年餐饮市场面临竞争加剧、消费需求迭代的复杂环境。同时指出利润下降受翻台率下降,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
海底捞管理层也在财报中反思:“这一阶段业绩下滑反映出管理层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作为管理层,我们将继续努力并进行改善。”
翻台率降至3.8次
海底捞最核心的业务依然是火锅餐厅。
截至2025年6月,其经营1363家海底捞餐厅,其中自营餐厅中国大陆地区1299家,港澳台地区23家,另有加盟餐厅41家。
而去年底,海底捞餐厅数量为1368家,半年时间减少5家。这一变化源于公司持续推进的门店网络优化:上半年新开25家自营餐厅、3家加盟餐厅;同时继续落实“啄木鸟计划”,主动关停了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餐厅,另有部分餐厅因其他商业原因停止营业,共关闭33家餐厅。
报告期内,受餐饮市场竞争加剧,顾客消费需求变化等影响,海底捞餐厅运营效率正在下滑。
2025年上半年,自营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3.8次/天,去年同期为4.2次/天;海底捞餐厅接待顾客总数1.9亿人次,去年同期为超过2亿人次。不过,连续下滑的顾客人均消费呈现小幅回升态势,从97.4元微升至97.9元。
种种变化体现到收入端:上半年,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185.8亿元,同比下降9%,占总收入的比重从95%降至89.8%,核心业务的收入贡献度减弱。
为了改善餐厅经营、吸引消费者进店,海底捞近期开始对现有门店按照不同的场景和主题进行改造升级。截至期末,已改造了近30家夜场主题门店以及超50家鲜切主题门店,管理层表示改造后门店的翻台率有所上升。
与堂食业务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卖业务增长近六成。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