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识别财务公司资金占用风险
事实上,很多以财务公司名义进行归集后,大部分体现在货币资金科目,仅从单一科目似乎很难发现异常。此外,资金支取又可能受限于集团审批,而有些公司甚至有意隐瞒关键信息披露,相关资金体外流转变得十分隐蔽。这是否意味着很难追踪财务公司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破绽呢?其实不然,有些异常我们或可以回归到常识,从商业逻辑的合理性或可以找出答案。
我们曾在《财务公司隐秘的角落:东旭系、亿利系等上市公司沦为集团融资工具? 》提出了三大识别路径:
其一,警惕那些“高存低贷”型公司;其二,关注存贷利率合理性;其三,母弱子强尤其值得警惕。
回到华北制药巨额资金存于集团层面上,其似乎也触发以上预警信号。
首先,公司出现母弱子强特征,财务公司存款飙升背后是母公司流动性危机出现。
我们发现,华北制药自2020年后才开始超大额向集团财务公司存款,而此前存款金额一直较低。
资料显示,2016年12月31日,华北制药在冀中能源集团财务公司的存款金额为0.79亿元,贷款金额为0亿元;2017年12月31日,其存款金额为0.76亿元,贷款金额为0亿元;2018年12月31日,公司的存款金额为0.73亿元,贷款金额为0亿元;2019年年末,其存款金额为1亿元,贷款金额为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北医药2020年后才开始向集团财务公司存入巨款。而这一年刚好为冀中能源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年份。冀中能源集团的前身成立于2008年,业务从以煤炭为主业拓展到包括制药、物流、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然而,多元化扩张背后是高杠杆驱动。2020年中报显示,冀中能源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回血,同时叠加受国企永煤债务违约事件影响,集团外部融资环境遇冷。据媒体报道,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冀中能源未能发出新的债券。此前即2020年7月15日,河北省国资委曾向河钢集团、开滦集团、河北港口、建投集团下发通知,要求四家企业与冀中能源集团协商,对其发行债券提供增信担保。
其次,公司存贷利率合理性也存在问题。
资料显示,公司在集团财务公司活期存款年利率为 0.42%,七天通知存款年利率 1.95%。而公司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的有息债务资金成本大部分超过4%以上,有的高达7%。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巨额资金存于财务公司时,其有息负债却在不断攀升。
鹰眼预警显示,2021年报告期内,公司广义货币资金为56.1亿元,短期债务为109.2亿元,广义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为0.51,广义货币资金低于短期债务。一边低息向母公司财务公司存款,一边又高息向外部金融公司贷款,这种资金结构显然有悖于
商业合理性,资金风险尤其值得警惕。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新浪证券 文/夏虫工作室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