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股份(300297.SZ)主营信息安全产品及信息安全集成、服务业务,公司于2012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上市前,蓝盾股份业绩增速不凡。2008-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0.31%,净利润年均增长41.62%。
上市后,蓝盾股份业绩开始“断崖式”下跌。2013年,公司净利润由上年的5809万元下滑至3197万元,同比减少44.98%;2014年,蓝盾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0.45%,远不及上市前的平均增速。
2015年起,蓝盾股份开始通过外延并购扩充业绩,公司先后收购广州华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炜科技”)、中经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中经电商”)、汇通宝支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通宝”)以及深圳市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满泰科技”),累计耗资20.72亿元。
通过一系列连环并购,蓝盾股份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10.01亿元增至2017年的22.16亿元,年均增长48.79%;净利润由1.19亿元冲至4.14亿元,年均增长86.52%。
然而,亮眼的业绩背后是飞速膨胀的应收账款。
2015-2017年,蓝盾股份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由60.24%飙升至85.65%;2017年,蓝盾股份因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损失接近1亿元,约占同期营业利润的20%。
自上市以来,蓝盾股份始终处于“缺血”状态,公司尝试了包括定向增发、公司债、可转债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其中,仅通过股权方式融资的金额累计超过35亿元;与此同时,蓝盾股份通过兴建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等方式累计输出资金33亿元。
受此影响,蓝盾股份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规模不断膨胀,资产占比迥异于同行。
9月28日,深交所发出半年报问询函,要求蓝盾股份于10月8日前就公司业务毛利率、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商誉等问题做出答复。
Wind资讯显示,截至10月25日,蓝盾股份尚未发布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蓝盾股份证券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公司已按时回复深交所提出的问题,未公布问询回复是因为深交所未将公司回复挂网。”
应收账款“狂飙” 财务“异象”引问询
2015年起,蓝盾股份经历了三轮并购,公司业绩因此快速增长。
2014年11月3日,蓝盾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3.9亿元收购华炜科技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磁安防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2015年4月,蓝盾股份完成对华炜科技的收购事项。同年7月,蓝盾股份再次启动收购计划,拟以11亿元收购中经电商及汇通宝100%股权,中经电商主要从事单用途预付卡电子商务业务。
2016年6月,蓝盾股份完成对中经电商和汇宝通的收购。同年11月,蓝盾股份又以5.82亿元现金收购满泰科技的60%股权。
年报数据显示,2015-2017年,蓝盾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金额分别约为10.01亿元、15.74亿元和22.16亿元,年均增长48.79%。
与营收规模相比,蓝盾股份的应收账款增速“更胜一筹”。
根据年报,2015-2017年,蓝盾股份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分别为6.03亿元、10.18亿元和18.98亿元,年均增长77.41%。受此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由60.24%升至85.65%。
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蓝盾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增至23.92亿元,同比增长28.51%。同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下滑8.64%。
以公司2017年至2018年6月累计实现的收入金额计算,截至2018年上半年,蓝盾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累计收入比重为77.79%。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蓝盾股份的应收账款占比高的离谱。
资料显示,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启明星辰(002439.SZ)、南洋股份(002212.SZ)和绿盟科技(300369.SZ)均从事信息安全业务。
根据年报,2017年,启明星辰、绿盟科技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3.57%和61.04%。
2016年12月,南洋股份(002212.SZ)完成了对天融信100%股权收购事项。被收购前的2015年,天融信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0.76%;2018年1-6月,南洋股份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约为52.85%。
对于蓝盾股份而言,激进的信用政策对应的是远超同行规模的应收账款,公司理应谨慎对待、合理控制。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蓝盾股份似乎正在失去对应收账款的有效控制。
数据显示,2015-2017年,蓝盾股份计提的坏账损失分别为2423万元、3285万元和9880万元。其中,2017年,蓝盾股份坏账损失暴增200.76%,占同期营业利润比重达到18.96%。
由于信息安全行业的特殊性,蓝盾股份和其他同行业上市公司一样,均存在大量的政府部门及机构客户。正常情况下,政府部门及机构自然不会无故拒付上市公司货款,但在蓝盾股份核销的坏账中,却是频现政府客户“身影”。
以2017年为例,蓝盾股份分别核销了对中共海丰县委办公室96万元应收账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76328部队34万元以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市委员会25万元的应收账款。
是什么原因使得蓝盾股份无法向政府客户收回账款?年报中,蓝盾股份没有给出解答。但不容忽视的是,蓝盾股份主动公布坏账核销均是金额较小的款项,公司实际核销的金额并不止于此。
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蓝盾股份第一大客户是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称“清远市政府”),公司当年对清远市政府的销售收入为2006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5.81%。同期,蓝盾股份对清远市政府形成的应收账款为1408万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蓝盾股份尚有对清远市政府的469万元应收账款未收回,公司已对此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即便考虑增值税因素,上述坏账仍占2012年蓝盾股份对清远市政府销售金额的19.98%。而2012年,蓝盾股份的净利率不过16.83%。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翻阅蓝盾股份的历年公告,均无法找到蓝盾股份与清远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同的相关公告,蓝盾股份与清远市政府签订的具体合同内容和项目金额以及付款条件均是难以知悉。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蓝盾股份与清远市政府签订的项目金额只是2006万元,那无法收回的近500万元应收账款显然会超过公司承揽项目所能获得的利润金额。
无独有偶,蓝盾股份对另一大客户广东兴业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下称“兴业国际”)的应收账款同样没能全部收回。数据显示,2013年,兴业国际位列蓝盾股份第三大客户,公司当年对兴业国际的营业收入为1764万元。同期,蓝盾股份对兴业国际的应收账款为1607万元。
截至2018年6月,蓝盾股份存有对兴业国际723万元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已经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占2013年实现营收金额的35.03%。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蓝盾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