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咖啡“Top5席位争夺战”开启
加速奔跑的品牌,都在努力跻身“第一矩阵”。
在咖啡行业,本土咖啡品牌中,瑞幸、幸运咖都形成了短期“难以撼动”的规模,而从第三名开始,一切“或未可知”。
虽然也有不少的品牌,正在接近或者已经超越千店规模,但从门店数量、品牌心智认知、门店盈利模型打造、运营效率、供应链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
有人预判,今年或将是“决出胜负”的一年。
“今年还可能会有一波关店潮,一些激情入场、实力不强的选手,在用热情和金钱燃烧了一波市场之后,可能会面临出局,留下真正找到生态位的品牌。”多位行业人士表示。
3、咖啡开始“反向输出”,出海值得布局
“中国咖啡的技术和打法,在全世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在近期的采访中,多位从业者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2021年,CoCo Café主理人张仲仑在采访中说:“从来没有哪个地方的咖啡创新速度,像中国这么快。”
2年前,国内咖啡工厂咖博士的机器,已经远销到欧洲,去年出口100多个国家8万台机器,咖啡之都墨尔本,一年至少有3000台咖啡机,来自中国。
3年前,云南咖啡社区主理人陈单奇的梦想是,“希望大家在提到精品咖啡产区的时候,云南是其中的一个选项”。
如今,云南咖啡,来自中国的味道,已经在许多国际品牌的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云南豆供不应求,精品化率逐步提升。
炬点咖啡实验室创始人马丁告诉我:“最近,美国精品咖啡烘焙商Black&White也开始引进云南豆。”
今年苏州品牌9平方咖啡,在欧洲各国的餐饮展会上不断亮相,来自中国的咖啡店模式、咖啡产品,也让欧洲人感到惊艳,邀请开店的橄榄枝不断。
“国内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国外或许是个值得尝试的渠道,今年年底计划在欧洲能开出200家门店,”9平方创始人吴剑表示。
最近,去新加坡考察的行业人,不少都晒出了“在新加坡喝瑞幸”的照片。据了解,3月底,位于新加坡时尚潮流聚集地的两家瑞幸同时试营业,几天前,瑞幸位于新加坡第一高楼国浩大厦的门店也开启试营业,消费者热情高涨。
随着供应链、产品力、供应链技术的提升,中国咖啡“反向输出”,或许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03
瑞幸的成功,是品牌的成功
咖啡市场仍待全面觉醒
值得提醒的是,红红火火的咖啡赛道背后,拿着真金白银入局的创业者,也要保持清醒。
瑞幸的成功,是品牌的成功,是巨额资金、顶尖团队,在天时地利配合下的胜出。综合来看,国内咖啡市场仍待全面觉醒。
咖啡和奶茶不同,喝奶茶获取的是多巴胺,是快乐水,这个需求几乎不需要培养,可咖啡作为舶来品,虽然愿意尝试的人日渐增多,但本质上,形成稳定复购的高频人群,消费的主要动力仍是商务白领需求:摄取咖啡因、提神醒脑。
一二线之外的市场上,人们没有忙碌到需要咖啡来提神,也没有心理依赖,咖啡只是他们的尝鲜选择,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但还需要时间培育。
在品牌端,整个咖啡行业,也呈现出高开店率与高闭店率的“双高”现象。
一场淘汰接力赛在咖啡市场上演。一方面,资本裹挟激情的创业者,快速涌入;另一方面,由于经营不善,缺乏造血能力,赔钱、关店倒闭的也不在少数。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被筛选掉的品牌,也为后来者承担了培育市场的功能。
内卷的中国咖啡,很多商业模式没有跑通的新品牌,着急跑马圈地,开得越快赔的越多,难以避免“速生速死”的结局。
2023年,还会有更多不同背景的玩家加入咖啡的战场,讲述开店神话的故事。
但商业世界的常态,就是有些人赌对了,大部分人赌输了。
“咖啡冲冲冲”的背后,我们需要更多有耐心的创业者,能陪伴消费者一起成长,等来市场全面觉醒的那一天。
来源:咖门 国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