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餐饮出海不是“降维打击”,网红模式走不远

  03

  去印尼开餐厅,别做中国人的饭

  我在印尼待了三年半,接下来重点讲一下我对这个国家的认知。

  今年1月,我们在印尼举办完旅游饭店专委会筹备会后,我发现我们群里面的人一开始都不太积极。但慢慢地,有些人开始主动了,会问“你开的餐厅菜是哪里买的?”“我的店要是关了,能不能帮我转让一下?”以前在印尼,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那时候都是餐饮公司自己建供应链,不对外,各自默默建立壁垒,然后自己赚钱。

  在那边,餐厅关掉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一个餐厅的成本,比中国要贵得多——装修投入是中国的1.5到1.8倍,一旦关门,转让费也收不回来了。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在出海的过程中,能多做一些付出。中国人出去,要少一点信息差,少一点“蒙”中国人。我相信,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支点,地理位置很重要。印尼有1.75万个岛屿,跟我们在渔业、矿业上的往来非常紧密。全球51%的镍矿资源来自印尼,其中很多也是供给中国的。

  他们的优势也很明显:除了消费潜力外,人口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才29岁,而且每年出生人数高达500万,生育率很高,未来人口红利非常可观。

  另外,印尼的贫富差距特别大,中产阶级在不断增加,虽然增速有点慢,但如果GDP继续增长,消费水平有望被拉起来。

  据?盛(Goldman Sachs)预测,到2050年,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去到6.3万亿美元,排在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四。能不能做到第四,要看群策群力,但排第五问题不大。

  不过,在印尼干餐饮,别做中国人的饭,因为印尼的普通人吃不起。也别只做印尼华人的饭,那里的华人总共才一千多万。如果你想做餐饮,建议做印尼本地人的菜,用中国人的人力、组织力和技术能力,打造本地化的连锁品牌。这样你才能真正体现价值,也才能赚到钱。

  2003年,我在一家酒店公司担任运营总监,最近几年对比见证了印尼酒店、地产、商业的发展。说实话,他们比中国起步还早,但供应链不成熟,消费市场不够大,产品的迭代速度很慢,所以我们在连锁酒店和餐饮产品上是有优势的。

  在人才方面,除了巴厘岛,我们基本都有优势。

  但在并购方面,他们比我们早。在当地,财阀之间的并购很频繁,这种资本运作比中国还早。不过,当地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市场才刚刚起步,目前印尼有950家左右上市公司,这几年增长不错,未来还会更多。

  另外,他们的管理系统也比较初级,比如中国普及了的连锁系统的CRM模块,印尼基本没有。他们的IT技术水平大概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水平,所以别拿中国的发展节奏去比和印尼市场比。

  还有国内连锁企业讲的“人货场”的结构,到印尼同样不适用。因为印尼的人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大数据、全产业链复制过去也没用,他们的市场是割裂的,各有各的特点,印尼本地年轻的企业家更能做出适配的场景和性价比产品,我们需要更融入,一起创造更具价值的产品。

  所以初到印尼的朋友会觉得印尼机会很多,每个人去看都会两眼放光。但你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相”……如果你愿意在这里扎根,慢慢干,会很有意思,这是长期主义者的机会。

  对于想出海东南亚的餐饮人,我也有几点建议:

  第一,租金和合规。提前了解好租金规则和餐饮经营的相关法律。

  第二,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因为当地人的工作习惯和国内差异较大。

  第三,建立本地化团队,当地的人工成本往往只有国内的五分之一,但是需要足够耐心和时间。

  第四,把控好开店、建店及管店成本,以建店为例,印尼的建店成本往往是国内的1.5-1.8倍,且建店速度也慢2-3倍;

  第五,产品研发方面,一定要做本地化研发,例如糖分必须是两倍的用量。

  来源:红餐网整理 龙杰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