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部分商家都能想到的水果盘、果脯之外,水果风味冰粉、冰激凌等也被运用到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基本都是茶饮店原本就有的物料,推围炉冰茶,可以尽量在不增加物料的前提下,增加sku,丰富体验。
为了做出差异感,还有商家搭配自制西米冷粽,口味上很丰富,有红豆、紫薯、芝麻、花生等风味。
03
门槛比围炉煮茶高
维持热度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心动?
别急,和多位商家聊完后,我发现听起来很好做的围炉冰茶,其实也有一些隐藏“关卡”:
1)冷萃茶需要提前萃取,且规划储存空间
冷泡茶需要提前6~8个小时制作,涉及到“备茶”操作,需要门店对营业情况有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大部分店主的做法是早上预制一批冷泡茶,看当天营业状况调整制茶(也可准备萃茶机)。
还有店主提到,冷泡茶需要冷藏储存,对店内储藏空间有一定要求,规模较小的茶馆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2)对冰块需求量很大,可能需要备好制冰机
上文提到,冰炉中需要先铺上冰块再放干冰,摆一桌围炉冰茶,差不多要消耗掉一小盆冰块,加上冰镇水果、饮用等,这个产品对冰的需求量不低。
目前接触到的大部分茶馆,都在准备新购入制冰机。
3)干冰雾气效果维持时间短,需考虑后续体验感弥补
“烟雾缭绕”是围炉冰茶最大的卖点,同时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加入干冰量不同,释放雾气的时间有长有短,考虑到干冰成本、消费者拍照时间,一般会将释放雾气的时间调整在3~7分钟。
和烤茶有持续“烤”的动作不同,冰茶雾气散去后,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度是下降的,关注度回到茶本身后,产品能不能承接消费者的期待很难说。
不少店主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做法值得参考:
一是挖掘参与度,如另外配电炉,增加“围炉煮水果茶”;另外,还有商家在把关注度引到搭配小食上,用更加出圈的小食增加价值感。
04
围炉冰茶的热度,要不要跟?
从去年的围炉煮茶走红开始,行业内“围炉”相关产品的争论就从未间断:
一是定价高、有时长限制。
和奶茶、咖啡不同,慢茶饮的市场多以“小时”为单位,为了提高翻台率,赚回场地租金成本,大部分商家对围炉产品有时长上的要求,同时定价不低。
时长上的限制和高定价必定引发消费者的高预期,从社交平台反馈来看,一旦体验感达不到,再加上新鲜感的消散,这类产品被抛弃的速度非常快。
二是投入产出比、季节适应性都不高。
有商家用“边赚边赔”来形容围炉产品,她说,“这个产品对茶空间的要求太高了,季节性也很强,热度起来的时候会赚点钱,一旦过季了就是在赔钱。”
但不可否认,无论围炉煮茶,还是围炉冰茶,都为茶饮店、茶馆承担起了引流和扩圈的作用。
争夺注意力,是每个店家都必修的课题。
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紧跟热度、吸引年轻人打卡,同时扎实做好主流产品线,做好熟客生意,这样在茶馆也开始内卷的今天,才有更多赢的可能。
来源:咖门 徐冉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