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只用了一个月,朱焕裕就迎来了订单量的“爆炸”。
去年10月、11月,朱焕裕给TEMU的供货单月就有几万增长,最多一天有几千的订单量。且平台同类供货商的竞争还不大,平台对供货商的价格压制有限,朱焕裕的产品利润率能够达到15%—20%。
TEMU的增长还在继续。SensorTower统计显示,TEMU在去年9月上线后不到两个月登顶美区ios免费下载榜;截至2023年1月底,TEMU全球下载量接近2000万次。
在营销上,Meta广告库的资料显示,仅2023年1月,TEMU在Facebook上投放了至少6400条广告。在超级碗这一天,两段30秒的“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洗脑广告,让TEMU的流量更上一个台阶。
王森观察到,自己其下一款产品在2月13日之前,平均出货量在100单左右;在“超级碗”决赛举办当天,销量迅速飙升至350单,而后的一周中也保持在了每天200单左右的量。
TEMU疯狂的营销造势,让第一批“吃螃蟹”的商家订单量暴涨,也让更多跨境卖家看到了机会。在小红书上一个400多人的TEMU商家群里,每天都有新人询问“现在进入TEMU还来得及吗?”“怎样的商品更畅销?”“怎么挂链接”等等问题。
在跨境咨询行业工作十余年的周志(化名)认为,TEMU会火是毋庸置疑的:“拼多多的模式在淘宝、京东所垄断的电商格局下,依然能够走出来;而TEMU主打的北美市场,几乎没有一个能打的低价电商平台。并且它从低端起步,其实也非常好的跟亚马逊错开了竞争。”
哪里有蛋糕,哪里就有蜂拥而至的抢食者。面对电商出海带来的巨大“蛋糕”,无数创业者、从业者纷至沓来。对电商平台而言,考验也接踵而至。
“四小龙”的命脉
当下,阿里速卖通、SHEIN、TEMU、TikTok共同组成了“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下称“四小龙”)格局。
据data.ai公布的2023年1月ios全球购物类App月活用户排行榜,SHEIN排名第2,速卖通第7,TEMU迅速晋升第17位。虽然TikTok榜上无名,但其全球用户突破10亿,主推的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也在逐渐改变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潜力巨大。
对于跨境商家而言,2021年亚马逊的封号门事件,无疑是一个警醒。彼时,大批头部卖家账号被封,千万资金难以回流。
周志见证了这个过程,广东有的亚马逊商家,营收已经做到了几十亿元,账号被封之后,几百人的团队瞬间倒下。“很多商家意识到不能依靠一个平台。”周志说。
软件测评平台Capterra在对2022亚马逊卖家的调查中发现,有99%的中小卖家计划在2023年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计划在其他新兴电商平台开店。并且,借助新兴电商平台的东风,不少商家、创业者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在“四小龙”中,阿里是布局海外市场最广的出海巨头。从2016年开始,阿里便在全球收购了一批电商平台,如主打东南亚市场的Lazada,印尼最大电商平台Tokopedia,以及土耳其市场电商Trendyol和南亚电商平台Daraz等。
而做得最大、最早的还是旗下速卖通,该平台成立于2010年,定位全球市场,从B2B逐渐转向B2C模式发展。
虽然发力最早,但速卖通的弊病却十分顽固。
一位在速卖通上运营超过6年的商家告诉全天候科技,“因为全球市场太大了,这就使得它的跨境团队很难搭建,而且松散,难以管理。”他还表示“做速卖通特别麻烦的一个点就是,运营的职工每天都要对接好多个国家的’小二’。”
并且,速卖通单一国家的市场份额太低,这也使得商家在每个国家吃不到量,运营效率低下。
相比之下,以独立站模式成长起来的SHEIN,走出了一条更为高效的道路。
它模式并不复杂:在海外,通过各大社交网络的营销为产品打开流量入口;在国内,搞定一批核心供应商,以极低价格拿货;并通过消费大数据迅速判断怎样的商品更为畅销,做到快速出新,快速迭代。
在这个模式下,SHEIN既绕过了亚马逊这类传统电商巨头的压制,又通过对供应链的控制,保持住了低售价的竞争优势。
据媒体消息,SHEIN已连续四年实现盈利,2022年利润达到了7亿美元。SHEIN还计划在2025年营收达到585亿美元,GMV达到806亿美元。
SHEIN的出现,使得国内电商巨头在出海时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