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之内,麦德龙的ERP系统除财务模块之外都将切换为多点Damll OS系统”。一位多点Damll(以下简称多点)内部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而在切换之前,麦德龙的ERP系统为SAP公司开发的系统。
这则消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多点的战略重心从帮助零售商开展到家业务向更深层次的ERP系统开发转移。
一直以来,多点被业界视为一个到家平台,它的竞品有京东到家、淘鲜达、全球蛙等企业,而当多点开始成为一家ERP软件企业,它的竞争对手又变成了SAP、富基融通、海鼎等业内熟知的系统供应商。
转变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上述多点内部人士表示,此前多点的主营业务是为零售商的到家业务提供技术支持,高层认为这种2B2C的模式太过烧钱,而转型为给零售商做ERP系统有望改善多点的财务状况。
多点此举是否与其上市安排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此前有媒体报道,多点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赴美IPO,拟募资逾5亿美元。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多点将此前到家解决方案的各个模块,诸如美杜莎系统、潘多拉系统等整合到多点Damll OS系统里面,该系统专门针对超市业态提供ERP解决方案;此外,多点还研发了针对便利店业态的多点Dmall MiniOS系统以及针对配送中心的仓储物流WMS系统。上述系统均以SaaS的方式为零售商提供服务。
“多点的到家业务依然在开展,但重心已经转移到ERP系统上面了”。上述内部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01
逻辑变了
“这应该是多点成立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战略调整”。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多点战略调整之后财务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三只眼看零售》获悉,调整之后的多点以多点Damll OS系统为主打产品,该产品包含15大模块、800个子系统,最终以SaaS的方式向零售商开放。
“采用SaaS模式的好处在于,零售商可以使用多点的全套系统,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中某个模块,可以长期使用该功能,也可以以包月的形式使用,随时可以停掉,就像订阅一项服务那样方便”。多点内部人士表示。
据了解,为了打造该系统,多点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地成立了研发中心,整个研发团队超过1500人。
伴随着业务调整,多点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细微变化。此前,多点的收入主要来自实体零售商线上销售的佣金,而现在以ERP系统的输出为主。
目前,多点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来自ERP系统的收入,这部分占比超过了多点收入的一半;其次是品牌商的广告费、营销费以及活动支持费用;第三部分收入来自移动支付商家根据交易流水给予的补贴和返利,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最后一部分是一些品牌商直接在多点APP开设网店缴纳的平台使用费,类似于京东POP平台的收益。
从多点的高管团队的任命也可以看到其未来业务的一些构想。举例来说,多点近期任命的一名董事陈志宇原来是沃尔玛全渠道的负责人,他将在多点负责与品牌商的合作业务。
在一些了解多点董事长张文中的内部人士看来,多点战略调整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张文中的“ERP情结”。
“张文中有个理念,他认为零售业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以SAAS模式提供服务的ERP系统,而多点正好给了他践行这一理念的试验田”。上述多点内部人士表示。
我们都知道,拥有南开大学硕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学位的张文中最初的创业项目是为超市研发了一套软件系统,为了推广这套系统便创立了物美超市,直到他发现开超市比做软件更赚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点从到家平台转为ERP软件商恰好回到了张文中的“初心”。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