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内部电商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商家入驻少、流量规则不成熟、成本较低,内容电商增长的效果比较显著,一年来,内容平台已经尝到了电商业务的甜头,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大号的“淘宝客”,而是想更进一步。
抖音能不能全身心投入转型成为电商企业,这个其实是个战略的问题,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走向,以及和电商平台合作的走向。
这会产生两个直接问题,一是内容平台的电商体系如何搭建,二是如何吸引并留住商户。
抖音、快手的策略都是“小店”思维,通过审核规则、抽成优惠来促使商品交易发生在平台内部交易体系中。如上文所述,“小店模式”完成的是平台内部交易闭环,是建立在内容变现的基础上的,内容平台依赖的永远是内容创作者,而不是商户。

李佳琦抖音商品橱窗
吸引商家与内容创作者合作,或者帮助内容创作者搭建可靠的电商服务,是抖音、快手做电商不能背离的主线。这一点,是内容电商与平台电商在电商运营上的根本差异。
归根到底,电商只有两种业务模式,一种是京东代表的自营模式,一种是淘宝为主的平台模式。
在综合电商四处出击的背景下,小红书电商、考拉等自建供应链体系的独立电商走入了规模化的死胡同,被收编或收缩业务的案例频现,这表明了,电商是最需要用规模来说话的行业之一。
依赖达人带货与商家入驻的抖音、快手,继续扩大电商业务的最优解,自然就是一边扩大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一边完善电商交易的服务能力,主导平台电商的秩序。
此外,抖音逐步关停直播带货的第三方链接,也有强化管理能力应对监管的需要。
8月初,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通报网络直播的专项整治和管理规范工作,明确了直播平台的责任。
去年年底,快手也曾发布新规,规定售卖第三方平台品牌商品的创作者,需提前48小时进行报备,供平台方进行资质确认审核,确保商品合规。因此,对于直播带货的规范,也要求抖音需要对商户、商品审核更加严格。
即使是在直播带货这样一个看似抖音淘宝正直面竞争的领域,也有不小的差异。
淘宝直播的根基是数百万的商户,而抖音则是达人、直播间为主,前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电商代运营形式,而后者更加倾向间歇式的品宣活动。
“顾客在哪里?”
这是品牌方、商家始终关心的核心问题。
直播带货是与私域流量查不多是在同一时间段兴起的,这两个概念往往也会被同时提及,市场普遍认为,直播带货是一种可以兼顾私域流量运营的形式。
抖音能否留住商户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就落在了商户流量的稳定性上。
抖音在算法分发上,已经成熟到了一种难以掉头的程度,依托高效的内容匹配与分发体系,抖音能够迅速“造星”,对内容创作更是有一套潮汐式的淘汰筛选机制。
从内容平台方的角色而言,抖音只要能够不断地“制造爆款”,就能留住用户。
但对商户来说,抖音的流量分配机制太过于集中,缺乏品牌方、商户与用户的直接、稳定的关系。商品生产、销售,跟内容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产业逻辑,很难“迎合算法”,这意味着抖音很难成为商家运营的主阵地。
就目前而言,内容电商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相比品类齐全、SKU丰富平台电商,还有太多不足,需要在合作中继续学习电商运营的经验。如果从供应链角度看,抖音对淘宝的威胁,实际上还不如快手的大,但后者也不敢贸然断链,切断合作通道。
反过来讲,平台电商手握最庞大的商户资源,并不是没有反制能力,若是内容平台对电商平台搞封锁,无异于一套“七伤拳”。
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刚发布的财报,均显示各家电商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用“杀价”来与淘宝、京东直接竞争的拼多多,同样撬动了淘宝、京东在下沉市场的增长。
电商是增量市场而非存量竞争,这就意味着合作空间。
抖音小店、快手小店、微信小商店的推广,预示的是内部交易闭环会逐渐普及,而不是彼此封闭的电商生态。
电商是整个消费市场变迁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越来越主流的变现形式,没有哪家电商企业能够完全制控整个市场,但都可以动态应对竞争,顺势而为获得自己的增长。在探索内容电商的新形势中,平台电商的内容化也在加深,未来的竞合关系中还会有更多的变化。
不可避免的,内容平台与电商平台的竞争,最终都会落在对商户的争取上。
抖音能跑出交易额大店吗?
这是未来一个阶段,观察抖音电商独立性的重要尺度。
来源:字母榜 程杰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