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刘强东于5月19日深夜致京东员工的内部信之后,我觉得这封信比较感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目的;但是我仍然不知道这封信提出问题的答案——“京东是谁”。
所有电商平台都会留给消费者一个刻板印象,而且刻板印象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例如,在几年前:
淘宝/天猫的刻板印象是“大部分商品的首选,3C除外”;
京东的刻板印象是“3C+物流”;
拼多多的刻板印象是“真便宜+社交拼团”;
唯品会的刻板印象是“只做特卖”;
网易考拉的印象是“在这里发现好产品然后去淘宝买”;
等等。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大部分刻板印象都在变化。现在的拼多多早就不是当年的拼多多,现在的京东也早就不是当年的京东。我周围仍然有大批男性用户以京东为首选网购平台,并且购买了京东PLUS会员。今年一季度,依靠强大的物流体系,京东吃到了一波用户红利——这是多年以来,京东增长最好的一个季度。
然而,京东仍然没有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京东的进一步发展,使它始终在“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的门槛之外徘徊,使它的市值落后于拼多多(而且与阿里的差距拉的很大)。我本来以为在刘强东的公开信里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可惜似乎没有。
这些一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
1.在用户基数和用户时长方面,京东显著落后于淘宝和拼多多;尤其是对第三方商家而言更是如此。
2.虽然自营物流的效率很高,但是与竞争对手没有拉开代差,没有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3.始终无法妥善利用微信的庞大社交流量,即便在2019年推出“京喜”平台之后仍然是如此。
4.第三方商户发展不充分,导致在服装、美妆等SKU极多的品类以及非标品类方面无法成为用户的首选。
5.对内容电商(包括但不限于直播电商)等新趋势的响应速度极慢,或者根本不想响应。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