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到家服务可以说是风头正盛。
盒马、京东到家、美团到家、58到家、每日优鲜、叮当买药、叮咚买菜等都在加速奔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到家服务」的这块蛋糕。
No.1
奔向万亿级“到家服务”
先看市场。
到家服务到底有多火,我们先看组数据:
此前易观发布了《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洞察2019H1》分析报告。2019上半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线上交易规模达到9159.8亿元人民币。
中国到家业务市场交易规模达3587.2亿元人民币,在本地生活服务中占比39.2%。
而且,我们对比了近几年的发展,都在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速。2019上半年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2018年的全年。
我们再来看下品类。
前几年基本是以餐饮外卖为主,但在这两年的明显变化就是更多的品类开始增加。
比如生鲜、水果、鲜花、办公用品、药品,以及家政、上门维修等。
再看速度。
我们发现即时配送是到家服务比较大的推动力,中心仓、前置仓,线下网点的配合,使得大家可以享受更快的服务。
比如盒马的半小时送达,京东的极速达,苏宁的1小时生活圈、每日优鲜的1小时内生鲜送货到家等。
从上述3个方面来看,「到家」的蛋糕还会越来越大,这也必然就导致赛道的巨头们不会只盯着一个领域,而是多元化的2C领域综合角逐。
No.2
「到家服务」列阵
「到家服务」列阵
盒马、京东到家、美团到家、每日优鲜、叮当买药都在不同形式加速奔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几家“到家服务”的发展对比。
盒马
盒马作为新零售的代表企业。其创立之初,张勇和侯毅就对盒马设定了4个硬性指标:
1、线上的收入必须大于线下;2、线上的每日订单一定要超过5000单;3、三公里半径内30分钟配送。4、线下往线上引流,APP不需要流量支持能独立存活。
我们来看盒马交出的成绩单。
通过去年盒马披露的运营数据。成熟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线上销售占比超过60%。到家服务的占比份额已经超过到店。
我们再看,此前盒马还有一个动作,就是增加了夜间配送,还推出了“盒马云超”——扩展了产品种类和配送范围。
部分门店提供“24小时服务”。延长了原本的服务和配送时间,还提供家庭应急商品服务。根据盒马内部抽样调研结果,销售最好的商品包括儿童退热贴、创可贴、数据线、成人玩具和电池。
品类多样性的拓展,也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痛点而来,在到家服务模式上正好能满足。当然,目前盒马鲜生的模式跑出来了,其他的业态模式还需要摸索。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未来的盒马更像是一个大的线下渠道的平台,如果这张网布成熟,再加上阿里系的饿了么、和天猫小店,以及体系内的商超。那时的到家服务将无孔不入。
京东到家
“京东到家的任务就是打败京东。”
当时的刘强东对于这个新物种可以说是雄心壮志。
2015年4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到家。2016年4月,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新公司直接命名为达达-京东到家(其中京东到家占股47%)。
京东到家的模式很简单。就是你在京东到家App上选择附近3公里的门店进行下单,门店根据订单拣货后交由京东到家骑手1-2小时内送货上门。
品类方面,除了像与沃尔玛和4000多家便利店合作的大众品类,此前还与屈臣氏合作,超过1600个SKU,包含超过230个品牌,主要包括个护、日化、美妆和饮料零食等商品。
同时,京东到家医药健康频道合作商家400多家,线上药店超过2万家,平均门店SKU数量超过2000。覆盖63个城市。京东到家医药2018年12月的GMV较两年前增长660%,订单量增长540%。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