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总有息负债为401.81亿元,其中,即期部分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23.41亿元、优先票据为68.79亿元、资产担保证券3.19亿元,即期债务合计为195.39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2.81亿元,已较上年末的259.10亿元减少21.7%。公司现金短债比为1.04倍,略高于阈值,但已低于2021年6月底的1.2倍。
从融资结构来看,截至2021年底,中梁控股银行贷款175.83亿元,占总债务的43.8%。包括其他借款、优先票据、资产担保证券在内的非银行融资共计225.98亿元,占比接近六成,且到期日几乎均少于两年。
此外,该公司融资成本也由2020年末的8.5%,升至2021年末的9.0%。在已发布年报的港股房企中,中梁控股的融资成本也处“高位”,能与它基本看齐的有祥生控股集团(2599.HK)、恒盛地产(0845.HK),分别为8.8%和9.2%。多数港股房企介于3%—6%之间。
事实上,穆迪、惠誉评级均认为,融资环境艰难下,若无新筹集资金,公司将不得不依赖合同销售收益来解决到期债务问题。但中梁控股的合约销售额若继续下降、现金流减少,若再用以偿债,不仅流动性转弱,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也将面临考验。而这点,在业绩公告中,核数师安永也明确指出。
截至2021年底中梁控股即期债务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业绩公告
拿地放缓
拿地方面,该公司已有所放缓。
2021年,包括合营、联营公司在内,中梁控股土地投资总额为526.23亿元,较上年减少近三成;共取得85幅地块,总建筑面积(不含停车位)999.15万平方米,较上年减少32幅、约495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地区土储金额占比仍较大,为54%;中西部、环渤海地区次之,为16%和13%。
值得注意的是,该年度公司拿地成本已有所上升,收购地块(不含停车位)的平均成本约为5267元/平方米,较上年每平米4767元,高出500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土储面积为5977.27万平方米,其中,可供销售/可出租的已完工物业962.72万平方米,在建、待开发物业5014.55万平方米。按地区划分,长三角、中西部地区的土储面积占比较大,分别为42.1%、32.2%,两地区合计占比超七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梁控股在三、四线城市土储较多,分别为3010.06万平方米、1020.80万平方米,占比50.3%、17.1%,共计占比接近七成。考虑到市场情绪、三四线城市的去化能力,或也侧面反映出公司销售承压。
在3月1日惠誉评级中,惠誉指出,如果公司继续优先偿还债务而非补充土地,预计公司2022年土储年限将降至2.5年以下,2023年将降至2年以下。
来源:投资时报 研究员 王子西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梁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