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事是换一个总裁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换一个。
从6月初开始,业内就开始盛传上海中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梁控股”)联席执行总裁李和栗即将去职。三周后的6月21日,再次传出消息,李和栗已确定辞职。传闻变成现实,接替他的是中梁原北方大区总裁何剑。
事实上,最近中梁控股(02772.HK)离职的高管并不少,如今年4月,中梁控股人力助理总裁刘兵转投力高集团,还有分管法务的助理总裁王雷也走了。
在业内有着“小碧桂园”之称的中梁控股,是继碧桂园之后,在三四线城市拿地最为凶猛的地产企业。也正因此,这个起家于浙江温州的房企,借助三四线城市的棚改红利,在2019年迎来了上市的高光时刻,从百亿销售额跨越到千亿规模仅用了三年时间。
如今“三道红线”这座“五指山”约束住了其原有的脚步,业绩增长也就踩了个急刹车。面对过去扩张产生的高负债率,中梁控股不得已需要重新思考下未来的出路了。
业绩增长减慢 盈利能力刹车
《每日财报》关注到,2021年1月至5月,中梁控股累计合约销售(连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约销售)金额约人民币758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608.4万平方米。基于中梁控股2021年人民币1800亿元的合约销售目标而言,完成了42%。
经过统计对比,我们发现近年来中梁控股的规模速度攀升如同开挂。2013年,中梁控股合约销售额仅仅突破百亿,2015年销售额168亿元,即便是2016年销售额也只有190亿元。但从2017年开始,中梁控股业绩猛然加速,在2017年飙涨至649亿元,2018年便跨过千亿门槛,实现销售额1015亿元。

到了最近两年,中梁控股的销售规模增速已明显下降。2019年、2020年,中梁控股的合约销售额分别为1525亿元、1688亿元,增速分别为50.2%、10.7%,冲刺规模的速度在2020年已经明显放缓。而其2020年的毛利率也较2019年下降2.3个百分点至21%,盈利能力也进一步下降。
债务规模攀升 融资成本高企
与所有房企一样,销售规模飞速增长的同时,中梁控股的债务规模也不断攀升,也是债务压力限制了其继续扩张。2018年至2020年,中梁控股的总负债金额分别为1613.20亿元、2036.48亿元、2406.51亿元,持续增长。在2020年末,中梁控股的资产负债率为88.86%,仍远高于行业均值的资产负债率,但这其实还是中梁控股近5年的最低水平,令人咋舌。
此外,《每日财报》发现,短期内中梁控股就面临着不小的偿债压力,且流动负债规模巨大。截至去年末,中梁控股负债中绝大部分为流动负债,达2096.36亿,剔除合约负债后仍有887.27亿。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