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腰斩、3000亿负债压顶,中国金茂(00817.HK)正出售资产、急扩融资解压。
2020年,中国金茂销售额保持高增长,累计取得签约销售金额2311亿元,同比增长43.71%。全年目标完成度达116%。然而,其预计2020年全年盈利下降约40%-50%。
中国金茂称,净利下滑主要是因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导致开发项目售价不及预期,需计提资产减值。去年,其销售均价降至2.05万元/平方米,“以价换量”的问题显现。
这或是中国金茂过去大力承接“地王”项目的后遗症。
并且,在过去高价拿地下,金茂负债高企,截至2020年6月30日,总负债达2980.27亿元,按近年超20%的增幅速度,目前其总负债或已超3000亿元。并且,中国金茂可能存在不少表外负债和“明股实债”的项目。
负债高压下,甩卖项目是回笼资金最快的方式。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2020年至今,中国金茂已经转让了上十个项目股权,回笼资金超过70亿。
销售额与净利倒挂
作为房企黑马,近几年,中国金茂签约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的301.02亿元迅速增至2019年的1608.07亿元。2020年,中国金茂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311亿元,继续同比高增43.7%。
据悉,2020年,金茂的销售目标为2000亿元。按此计算,其2020年全年目标完成度达116%。
然而,与销售数据走势相反,净利润出现腰斩。近日,中国金茂突发业绩预警,预计2020年全年盈利下降约40%-50%。消息一出,次日金茂大跌16.54%,盘中触及历史新低。
中国金茂将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归于房地产市场调控。金茂称,项目售价不及预期,导致其对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计提了大笔减值。如果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020年度净利同比增幅在40%-50%之间。这意味着,金茂计提的减值规模约在50、60亿之间,几乎与上年度净利持平。
事实上,中国金茂的利润下滑早就有迹可循,2016年到2019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5.36亿元、39.78亿元、52.11亿元、64.52亿元,增速分别为-16.75%、56.88%、31.00%、23.82%,在2017年限价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净利增速放缓明显。
2020年前三季度,金茂实现营收167.43亿元,同比增长27.45%;但当期毛利率为22.47%,同比减少18.22个百分点;同期净利润29.49亿元,仅同比增长4.57%。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金茂利润下滑跟整体拿地价过高有一定关联,另外与融资贷款利润上升,开发整体成本过高,限价政策导致房屋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也有关系。
销售均价下滑,出售解套“地王”
利润下滑背后,中国金茂的销售均价在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金茂2020业绩预告数据估算,其销售均价为2.05万元/平方米,同比下滑4.65%。2018年、2019年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2.55万元/平方米、2.15万元/平方米,销售均价持续下降。
一向走高端路线的金茂早年在一二线城市高价拿下多地块,由此被称为“地王收割机”,为了快速进入某个城市不惜高价拿地,金茂未周全考虑政府限价风险。
随着2017年限价令调控政策的发布,这些“地王”无法入市,只有通过出售“解套”。2017年和2018年,金茂数个项目都曾亏本销售。2017年9月,金茂以29450.7元/平方米的楼面价竞得厦门翔安2017XP08地块,当时周边楼盘均价只有29000元/平方米,而到2018年翔安金茂悦入市,售价仅为29000元/平方米。
随着近年来楼市调控不断加码,在限价政策的影响下,金茂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开始改变节奏。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金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