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江山”八载,潘石屹的“包租公”生意却并不顺遂。近日,老潘又站在风口浪尖,被路透社曝出黑石集团与SOHO中国就私有化进行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
3月11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在与海外金融投资者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此举也从侧面证实了传闻的可靠性。
如若黑石要约收购成功,SOHO中国将退市摘牌,中国房地产牌桌上再无SOHO中国,潘石屹夫妇也将相继退出中国地产的历史舞台。而这一份新鲜出炉的年报,或将是SOHO中国最后一次的年报披露。
3月25日,SOHO中国(00410.HK)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期内营业额18.47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约82%,2018年同期为75%。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3.31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股东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减少30.85%,本年度不派发末期股息。
从这份年报数据中,潘石屹为何执意要离场,或可窥一二。
营收疲软,净利润缩水
世纪之初的SOHO中国以及潘石屹早已是京城热门话题。正是在那个销售为王的时代,潘石屹完成了上市,SOHO中国风格各异的建筑不断在京沪两城掠夺人们眼球。
回望过往岁月,2007年上市至2010年间,正是SOHO中国快速发展并形成商业地产“开发-销售”模式的过程,2010年商业物业散售达到了238亿元。而今,238亿也成了潘石屹再也迈不过去的数字。
自2012年,SOHO中国提出从“销售”向“自持”物业转型,其主要收入来源也从卖楼转为收租,逐渐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同时,营收逐年下降。

查阅SOHO中国历年财报发现,自2012年公司进行业务转型以来,营收几乎逐年下降,进入疲软期。2013年至2018年,SOHO中国的营收分别为142.6亿元、60.98亿元、9.95亿元、15.77亿元、19.63亿元和17.21亿元。
近几年,SOHO中国的营收一直徘徊在20亿元,2019年其营业额约18.47亿元,同比增长11%。虽然SOHO中国营收有所增长,却逃不出净利持续下跌的魔咒。2019年报显示,公司归属股东净利润13.31亿元,同比下跌三成。
每逢业绩发布,SOHO中国的股价都要跌上一跌。然而2019年业绩发布后,SOHO中国股价却出现小幅上涨。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0.10港元/股。但之后,公司股价开启连续下跌模式。截至2020年3月25日收盘,其股价报收3.48港元/股,较发行价跌去65.54%,公司最新市值为180.94亿港元。
“五大金刚”出租率集体下跌
SOHO中国有“八大金刚”,支撑其业绩。指的是北京的望京SOHO、光华路SOHO Ⅱ、前门大街、丽泽SOHO,以及上海的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古北SOHO、SOHO天山广场。
它们也是潘石屹眼中的“非卖品”,他本人曾在去年推介会上信誓旦旦说道,“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这八个项目,散售的计划不可能有,散售太复杂”。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SO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