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招商蛇口之间订下的不竞争契约亦对公司的布局进行了较大限制——招商蛇口不会与其在佛山、广州、南京、句容、重庆、西安进行开发竞争,本期招商局置地的销售额来源正是来自于上述城市,而招商局置地则不能进入招商蛇口布局的46个城市。
同时,招商蛇口位于北京、上海的办公室物管业务将转予招商局置地,佛山的管理过渡资产亦将交由招商局置地运营。此外,招商局置地表示或会退出在重庆与西安的地产开发,并不再拥有进入招商蛇口未布局城市的优先选择权。
这意味着,招商局置地以开发业务布局受限的情况下,获取了一些轻资产业务的补偿,但长远来看对其开发业务规模提升速度影响较大。
同业竞争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严格的地区划分将招商局置地的营运规模限至在较窄范围内。随着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这样的区域布局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招商局置地的销售业绩一直增长缓慢。公司从2013年底获资产注入才开始经营业务,在经历两年多的整合之后,2016年,招商局置地迈入正轨,全年实现销售额159.86亿元,同比增长79%。
虽然业绩逐渐增加,但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招商局置地和招商蛇口的经营效率和规模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开。如今,招商蛇口已经奔跑在1500亿元的道路上,而招商置地合同销售金额为344.32亿元。
一位地产研究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业绩下滑一方面说明当前行业市场面临压力需要承担风险,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也需要转型,企业地产项目去化缓慢,说明本身也非执行高周转的策略。缓慢去化是两种因素的结合,第一是放缓销售节奏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第二是企业营销的节奏或没有主动去加快。一般来说,地产业务销售不好或者说经营方面有压力,这确实会影响财务数据和转型的能力。
转型轻资产仍加速囤地
在地产行业发展增速放缓以及存量房时代来临的趋势下,遭遇业绩发展瓶颈招商局置地逐渐向轻资产业务转型。2016年招商蛇口将香港上环CM+服务式公寓整体注入到招商局置地。由此,招商局置地打开了轻资产业务的发展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边要转型轻资产,瞄准资管平台的定位,招商局置地一边却在不停地投资拿地,坚持重资产模式的住宅开发业务。
2016年招商局置地就有多起土地收购,截至2016年度土地储量达610.05万平米,按照招商局置地的说法,这部分土地储量可以使用三年。
2018年全年,招商局置地依然得到了5幅新增用地,总土地储备达到了587万方,甚至较2017年末还出现了增长。
年报中招商置地依然表示,“现有土地储备将满足公司未来3年以上的项目发展需要。” 而这句话,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了招商置地的年报中。换言之,以房地产开发作为核心业务,短期内不会改变。招商局置地执行董事及总经理余志良也坦承,“传统地产开发业务的收入在五年内依然会占据较大比例,估计会超过五成”。
进入2019年,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七个月,招商局置地在土地市场上频繁出手,斥资近35亿间接或直接拿下五个项目。
其中,1月17日,其旗下间接全资附属招商佛山与第三方佛山鸿泰合作开发位于佛山南海的WG0035地块,集团分占投资总额约为9.3亿元;4月11日,招商局置地又宣布旗下间接全资附属广州招商与五矿地产全资附属北京盛世合作开发位于广州黄埔的住宅地块,集团分占投资总额估计约为8.07亿元;4月25日,其与嘉华国际、信和置业分别持有30%、的合营公司佳侨中标日出康城第十一期物业发展项目,并将与港铁公司订立发展协议;5月,以1.55亿元全购江苏句容三处地块。7月1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广州招商与龙湖旗下广州君堂、广州市君耀房地产有限公司订立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白云地块。广州招商需按持股量承担约14.87亿元的地价和2000万元的初步注资。
上述业内研究人士认为,招商局置地仍然将房地产开发作为核心业务,加速囤地,是出于对重资产和现金流考虑,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了重资产的风险,未来还是需要在轻资产方面发力,尤其是在经营、管理和品牌输出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宋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招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