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罗牛山股份”,000735.SZ)因此前披露的“海南国际赛马娱乐文化小镇”项目获得备案,股价飙升。尽管项目至今没有任何进展,但股价仍在高位徘徊。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公司财报并采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发现,罗牛山股份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在政府补贴和财务处理的帮助下,实现了账面上的盈利,但政府补贴和财务处理都难以长久。按罗牛山股份前董事会秘书长胥中钊的说法,猪场关停带来的政府补贴,在明年即将发放完毕。补贴发放完毕之后如何维持账面盈利,是摆在罗牛山股份面前的难题。更不用说建设287.8亿元的赛马项目。
此前《华夏时报》曾连发两篇报道,质疑上述项目所在的7600亩土地中,有5700多亩是以“资产置换”的名义从公司股东罗牛山集团手中获得,而当时罗牛山集团尚未完成改制,名下土地属于国有资产。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多次与罗牛山股份联系,除了强调土地手续齐备,罗牛山股份始终对土地来源避而不谈。
而记者最新掌握的材料显示,这笔“置换”交易存在疑点。与此类似的一笔交易曾在当年被监管层认定为虚假转让。
主业渐弱,财务堪忧
从最近3年的公司年报来看,罗牛山股份的账面盈利主要依靠各项政府补贴。
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约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100万元,当年计入财报的政府补助超过2.1亿元。刨除政府补助,公司自身业务亏损约1.5亿元。
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约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000万元,当年计入财报的政府补助超过1亿元。刨除政府补助,公司自身业务亏损约2000万元。
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亿元,当年计入财报的政府补助超过5500万元。扣非净利润3来年首次转正,但不足3200万元。
上述政府补助名目繁多,占大头的有关停补贴、停产损失补贴、冻猪肉储备补贴和部分递延收益。胥中钊表示,关停补贴和停产损失补贴都和此前猪场因污染而搬迁有关。搬迁带来的补贴分批发放,已经连续发放多年,但明年即将发放完毕。
记者未能从罗牛山股份的财报和审计报告中证实这一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罗牛山股份每年都从政府获得各种补贴,数额较大。
以2017年审计报告为例,其中显示的主营业务中,仅有房地产业务的利润总额高于当年政府补贴。也就是说,政府补贴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2015年公司所获政府补助更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3年公司原主营业务的畜牧养殖利润不断下滑,从2015年近1.7亿元到2017年的不足3000万元。政府补助也主要来自这一部分业务。畜牧养殖名义上还是公司主业,实际上已经成了公司获取政府补助的通道。
此前有媒体质疑上述补助款去向不明,有可能用于非农业项目。且政府补贴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终有断供的一天。罗牛山股份未作回应。
2018年一季度报中,罗牛山股份调整了对海口农商行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使这一投资的收益数据增长近130倍,拉高了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调整使得净利润比营业收入的1.5倍还多。当期扣非净利润则是亏损2700多万,比上年同期减少超过103%。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罗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