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多个社交媒体直播间,一些商家用主要成分是燕麦、植脂末制作的“方便食品”“运动营养食品”,冒充驼奶粉、羊奶粉销售牟利。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虚假宣传、配料掺假等消费欺诈行为屡禁不止,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挤占了合法经营商家的生存空间。
类似消费欺诈的行为如何发生?为何难以禁绝?怎样才能真正阻断利益侵害的链条?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虚假宣传:对配料表遮遮掩掩
“药食同源的新疆双峰驼奶,有多种益生菌,老人家身体弱的、小孩子长身体不爱吃饭的,都可以放心拍。”近日,记者在一家直播间看到,商家宣称售卖的“驼奶粉”有多重养生保健功效,吸引不少顾客下单。
然而,该商品名为“免疫球蛋白乳酸菌驼乳营养粉”。记者在直播间中询问商家该产品是不是驼奶粉,商家回复说是驼奶粉,并表示支持试喝,不满意随时退款。
在展示配料表的过程中,商家遮遮掩掩,着重展示配料表后几位添加的“营养成分”,而用手遮盖住配料表前几位的主要成分。
食品配料表是以含量高低排序,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添加的量就越大,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品的真实构成。
随后,记者购买了一罐产品,发现配料表第一位实际是“燕麦”,第二位是“乳清蛋白粉”,第三位才是“驼奶粉”。另外,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类型为“其他方便食品”。
该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显示,获批生产食品类别为饮料、方便食品和糖果制品,不具备奶粉的生产资质。
“今天给家人们带来的是正儿八经新西兰原装进口的羊奶粉,高钙低脂高蛋白,喝起来醇香细腻,69块9到手四斤半。”在另一个直播间,一位商家拿起一件名为“羊奶高钙营养粉”的产品,向消费者介绍起来。
商家指着英文配料表第一个单词“Oat flour”,称这是“全脂乳粉”。然而,该英文单词的含义却是燕麦粉。商品详情页的中文配料表显示第一位是燕麦粉,产品类别为“其他方便食品(冲调类)”,生产地则为国内。
为了冒充进口产品,该商家将国内的生产地址和厂家用英文印刷,部分消费者难以辨别。直播间数据显示,该商品已经有550余人下单。
不是奶粉,却当作奶粉大肆售卖的“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不在少数。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一些宣称为“驼奶粉”“羊奶粉”的产品,含量最多的是燕麦粉、大豆蛋白粉、含乳食品基料粉等,执行的均不是乳粉和调制乳粉(GB 19644-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是冲调谷物制品(GB 19640-2016)标准、运动营养食品(GB 24154-2015)等标准。
标准不同,乳粉含量千差万别。冲调谷物制品和运动营养食品对奶粉添加量均无明确要求。而调制乳粉则要求主要原料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
更有甚者,一些以养生保健为卖点的“奶粉”可能对人体有害。一款名为“益生菌高钙驼乳粉”的产品,配料表第一位为含乳食品基料粉。公开资料显示,含乳食品基料粉含有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等,长期食用将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一些商家售卖的驼奶蛋白饮料、驼奶蛋白质粉等产品,就算添加1%的驼奶,也说自己是驼奶产品,这是完完全全在打擦边球,欺骗消费者。”深耕驼乳行业多年的湖南乳宝斋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琦琛说。
劣质横行:用麦芽糊精滥竽充数
除了虚假宣传,市场上大量驼奶、羊奶产品价格参差不齐。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低价产品存在掺假现象,成本低、获利大,识别难度大。
“一些工厂知法犯法,包装上显示添加70%的驼奶粉,但实际上用麦芽糊精,乳清粉、植脂末滥竽充数。这些掺假驼奶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吴琦琛说,一些驼奶粉售价过低,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很有可能是假货。
他说,市面上新疆纯驼奶粉的采购价为每吨30万元左右,即使是调制乳粉,按照70%的含量要求,仅驼奶的原材料成本就是每吨21万元以上,换算成每公斤就是210元。
多因素致驼奶成本高。记者了解到,一头骆驼一天产奶量有限,有的只有1到3斤,且不是随时能产奶,必须有小骆驼在其身边时,母骆驼才会分泌乳汁。同时,骆驼奶还没有成熟的机械采集方式,人工挤奶成本高。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