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16省市消费者协会老年消费私域直播调查:直播间样本100%违规 价格资质多重失信

  10月22日,河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沈阳市、济南市、成都市等16个省市消费者组织共同开展的私域直播乱象消费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梳理出私域直播领域在销售流程、宣传内容、产品质量、售后保障等环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线上调查:直击私域直播四宗“罪”

  基于本次线上问卷调查数据,调查报告列出了当前私域直播领域存在的4类突出问题。

  一是精准围猎老年群体: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情感需求强、辨别能力弱的特点,通过线上渠道和线下手段(如赠送礼品、开展义诊)将其引流至封闭私域,再以“独家低价”“治病功效”话术(超40%的消费者提及),配合虚假剧情(43.91%的消费者遭遇过)对老年人实施诱导营销。

  二是虚假宣传频发,可信任度极低:近半数(49.66%)消费者遭遇过“虚假/夸大宣传”,超四成(42.52%)消费者认为私域直播间内容存在违规现象,具体违规行为包括主播常使用“极限词/违禁词”、虚构原价、资质造假等;仅有17.17%的消费者选择信任私域直播间内容,占比不足二成。

  三是商品售后成核心痛点,权益无保障:42.35%的消费者遭遇过“商品以次充好”,26.47%的消费者遭遇过“赠品高额运费”,还存在“售后拉黑(9.77%)”“付款不发货(6.53%)”“退换货难(15.41%)”“记录难查(9.34%)”等问题,全链路存在短板。

  四是隐蔽性强,维权难度大:19.07%的消费者对私域运营不了解,增加维权难度。85.83%的消费者有初步固证意识,但证据类型集中于付款记录(60.79%)、聊天截图(51.05%),关键的“直播录屏”仅有14.32%的消费者有保存意识;14.17%的消费者无任何固证意识,5.38%的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后选择“自认倒霉”,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均存在明显不足。

  线下体察:30个直播间样本100%违规

  16个省市消费者组织开展线下体察发现,私域直播间通常通过组建微信群,以赠送鸡蛋等小利为诱饵,将老年人群体诱导至线上平台,进而利用签到奖励、积分兑换、限时促销等方式,维系老年用户观看直播的黏性。在直播过程中,商家普遍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专家、夸大功效等违规宣传行为,所售商品也存在价格虚高、物流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线下体察所涉及的30个直播间样本,均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违规行为。

  内容违规:虚假宣传与诱导手法泛滥

  涉病疗效虚假宣传是违规行为中的“重灾区”。私域直播间将普通食品或饰品,宣称是具有疾病缓解或治疗功效的产品并售卖,坑害消费者。

  案例分享型诱骗是私域直播间另一类常见违规手段。部分直播间为规避监管,并不直接以“小黄车”的形式挂货销售,而是采用纯连麦分享的模式对消费者进行洗脑。参与连麦的“托儿”通常情绪激动、台词熟练,反复强调产品“立即起效”“根治某病”“错过就亏”等极端承诺。此类案例分享的真实性存疑,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分享者身份无法核实;二是所谓案例效果无医学实证支持;三是互动环节会刻意屏蔽真实用户的质疑。

  打造专家人设让部分直播间更具迷惑性。这些直播间有一套惯用骗术:刻意通过角色扮演虚构权威身份,比如让主播顶着“专家”“医生”“教授”的头衔;同时搭配虚假宣传,声称其推荐的技术或产品有“相关技术突破”,误导消费者。

  健康恐吓型消费让消费者难以招架。少量直播间利用老年人对疾病的担忧心理,通过刺激性文字词汇,渲染某些疾病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吸引老年人注意,随后通过“健康讲座”洗脑,进而推销产品。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