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百年义利而言,此次“义利Bread”的推出,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1、从单一功能转向“休闲”的多场景,一次门店模型的迭代
都说头部品牌最能敏锐洞察行业动向,实际上,最先主动寻求改变的往往也是这些品牌。
早在“新鲜现制”尚未形成主流趋势的2023年,义利就在福长街悄然布局,开出首家现烤面包店“义利鲜焙”,主打“现烤烘焙+现打鲜奶”。
但直至今日,义利鲜焙依旧因“体验差、门店小、价格贵、供货不足”等评价占据社交平台,其门店也仅开出3家。
换句话说,“义利鲜焙”在某种程度上并未形成完整的、可复制的商业闭环。
此次“义利Bread”的推出,显然是在“义利鲜焙”基础上的全新探索,意欲构建一套更成熟多元化的门店模型。
空间设计上,新店型摒弃了之前小而精的社区店模式,通过更多元化的分区形成空间感,打造体验型门店;产品结构上,不再追逐于西式面包、蛋糕、中式糕点等产品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创意化产品提升门店吸引力。
这种模型升级背后,是义利把从门店“买面包”的单一功能向“休闲体验”多元场景延伸的一种探索。
而这本质上其实是对人群的洞察、挖掘。
2、瞄准年轻人“三套组合拳”,一次对人群破圈的探索
一直以来,义利的核心客群多是承载着“童年记忆”的老北京人。
他们熟悉义利的传统糕点,也习惯在社区门店购买预包装产品,对品牌的认知也停留在“老字号、性价比”上。
然而,随着消费主力转移,尤其是烘焙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品牌一旦固步自封,极有可能面临消费群体缺失的问题。
因此,“义利Bread”的探索,实际上正是针对人群的破圈尝试。
而它的目标,直接指向当下的消费主力——年轻一代消费群体。
选址上,宛平城作为旅游人群和本地居民兼容的融合型区域,义利能够聚焦其高客流场景下的“流动消费”,打造“大客流场景+即时消费”模式优势,同时触达本地居民和游客,实现消费群体破圈的第一步。
产品上,麻酱冰淇淋、现打北冰洋沙冰等“京味+潮流”的创新组合,既保留地域特色,又自带话题性,恰好契合年轻人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分享需求,能有效吸引他们到店尝鲜。
营销上,“现打冰淇淋挑战赛”这类互动活动,精准抓住年轻人“爱参与、爱分享”的特性,通过社交裂变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通过这三套组合拳,义利用新的产品与场景,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并接受自己,最终实现人群破圈。
总结: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义利一次又一次扎进现烤烘焙赛道,本质上都是在践行这句话。当百年老字号的标签陷入认知固化、年轻消费人群渐失的泥淖,唯有跟上时代才有持续生命力。
“义利Bread”这一新概念店,正是一种探索,它通过产品创新、空间升级、功能场景转化等多个维度的变化,打破了固有的单一“卖面包”模式,用更多元化的场景将触角伸向年轻人。
这种创新路径,也启示着无数餐饮人:品牌焕新之路绝非盲目跟风,而是藏在对人群的挖掘中。
人,永远才是最核心的商业模式。
来源:职业餐饮网 三水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