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瓶咖啡大中华区总经理胡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已经是蓝瓶咖啡在全世界进新城市开店速度最快的一个市场了”。实际上,成立20年,蓝瓶咖啡也不过在全球开出100家左右的门店。
蓝瓶咖啡的开店缓慢,一定程度上,是耗费在设计和建造上的时间较长,盈利模式不靠规模,门店只是承载咖啡品牌和产品体验的阵地之一,咖啡豆、品牌衍生品的销售占据整体营业额的大部分。
从价格带来看,主打40元左右的咖啡属于中高端,与其价位接近的有星巴克甄选和%arabica咖啡馆。同时,处在这个价格带的消费者通常价格敏感度不高,追求咖啡的品牌效应和口味。
蓝瓶咖啡面临的竞争局势比较复杂,蓝瓶咖啡的许多招数,已经被国内的咖啡新势力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消费者,也接受了一轮又一轮精品咖啡,尤其是平价精品咖啡的教育。
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蓝瓶需要一如既往的注重产品、空间和体验的格调,来维持品牌影响力,建立品牌高势能。
结果谁曾想,蓝瓶咖啡因为一场两天的“精品即溶咖啡站”,败了好感。
03
在进入中国前
蓝瓶咖啡就“变了”
新鲜烘焙长期依赖是蓝瓶咖啡的卖点之一,主打销量“小量烘焙+请看生产日期”。创始人曾表示,门店里只用48小时内烘焙出的咖啡。
至今的一些报道中,仍然把“48小时新鲜烘焙”当作蓝瓶的卖点。
但实际上,咖啡烘焙行业其实有一种观点认为,咖啡豆烘焙后需要放置一段时间,烘焙后的咖啡豆会持续的排气(养豆期),过早使用咖啡豆的品质并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蓝瓶咖啡早就放弃了这个“规矩”,悄然把时间拉长到21天。
官方此前表示,目前所销售的包装咖啡豆实际均为14天内烘焙生产,门店在21天内必须使用完,对消费者则建议在60天内的“最佳”赏味期内喝完。
近两年,蓝瓶咖啡也逐渐走向大众,经营思路也从“提供优质的咖啡”,逐渐变成了“让人能快速体验咖啡的乐趣”。
2018年,一向讲究“慢工出细活”的蓝瓶咖啡,在日本神田万世桥开出了专门外带的“take out”店,2020年,蓝瓶咖啡在日本街头,推出铝罐装的冷萃咖啡和自动贩卖机......
2022年蓝瓶又推出了“精品即溶咖啡”Craft Instant Espresso。“追求保留咖啡浓缩的风味与口感”,但蓝瓶子不再是那个“卖豆不卖粉”的咖啡品牌。
今年8月,这款产品在中国推出,“因为中国顾客习惯使用的杯子相比美国会小一些,因此做了克数的本地化适配”——独立包装的克数由4克改为了3克。
只是,单条售价约为15元的速溶咖啡能够打入多少场景中?其他的精品咖啡店不香吗?
随着蓝瓶咖啡更广泛的走出门店,适应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和市场趋势。蓝瓶咖啡的核心价值观和品牌定位可能正面临挑战。
拥抱“大众生意”,而不是“一期一会”,蓝瓶咖啡的特性和高度个性化正在被牺牲,品牌光环正在黯淡,或许在未来,将不再是精品咖啡爱好者的“朝圣品牌”。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张铎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