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十年前开始创业的时候,刘会平就开始思考,麦当劳、肯德基为什么能在全球开店,一分析,关键无非就是连锁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生产。 
  在他看来,相比洋快餐,包子、馒头这样的中式点心品类更容易实现标准化。于是,他开始学习麦肯的成功经验,学习标准化管理。 
  2004年,他投资80万建包子厂,启用了当时最流行的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馅料,然后配送到店的模式经营。 
  中央厨房建成后,为了快速消化重要工厂的生产能力,刘会平开启了加盟的连锁发展模式,把巴比馒头成功快速地在市场上铺开。 
  到今天,巴比食品已经完成了高度标准化,成为一家食品供应链企业了。 
  目前,巴比生产的面点、点心,水饺等中式餐点,不仅在自己的门店销售,还会供货给各类食堂、零售店,甚至还有通过生鲜互联网渠道、传统的渠道销售,进入家庭市场。 
  刘会平坦言,巴比食品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或者是全球的第一面点品牌。“现在做品类,不成为第一第二,消费者记不住你,你也没有规模优势。所以必须要成为第一、第二,在市场上才有生存机会。” 
  04 
  餐饮扩张需完成“七大验证” 
  不能一蹴而就 
  “餐饮企业在下一个阶段走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回过头来看前一步不是走对了、走踏实了。这样才能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变成一个真正有规模的企业,而且是有生命力可持续扩张的企业。” 
  道可智库创始人李志宏认为,餐企要扩张,必须一个一个地跨越台阶,一步步完成七大验证。 
  第一,产品验证。什么是产品的验证?“餐厅在美团大众点评网的口味分被打到4.6分甚至以下,根本不够格做餐饮。正如西贝创始人所说,低于4.8分的店是要关门的。” 
  第二,店面验证。这里考验的是如何把单一的菜品变成产品。 
  第三,体验验证。从几家店开到十几家店、几百家店之后,是否还能保持原有产品的体验? 
  第四,模式验证。宜家是七十年代创业,到了九几年的时候,才进行快速扩张,这中间的时间,都是在打磨模式。 
  第五,扩张验证。这里考验的是餐企自我扩张的能力。 
  第六,规模验证。考验的是餐企的组织能力,正新的供应链、装修、工厂、线上线下等等,也都体现了它的组织能力。 
  第七,跨越经济周期。很多如日中天的品牌并不能持续,当遇到经济环境、外部环境改变的时候,餐企有没有能力跨越周期进行发展? 
  最后,李志宏强调,未来的餐饮业,是“工业+服务业+零售业”一体,如何在业态上做重大突破与创新,打破现有业态边界,重新定义一个业态,是餐企扩张最应该关注的一点。 
  来源:红餐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