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医院的大额订单
医院咖啡馆喝的是减压。长时间、高度集中的工作,对医务工作者来说,身体、精神都是紧绷的压力状态。
“医生有需求,喝的还是咖啡能提神的刚性需求。另外,根据他们的工资体系和工资结构,消费能力也不容质疑。”张金龙说。
另外,在二三线城市,在医院建造一间咖啡馆,也在成为显示医院水平和人文关怀的举动。
早在2016年初,四川省人民医院就在手术等待区,开了一家面向医护人员和病员家属的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里,准备了一块显示屏,用以呈现患者的手术状态,家属可以不用焦急地在手术室门口等待。
这已经不仅是一家咖啡馆,也是展现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放松空间,更是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
医院里的咖啡馆,作为一种柔性关怀,满足新型医患需求。当人们面临病痛、生死时,从这里感受到一丝慰藉。
用养生概念,培养情感连接
椿风养生茶饮并没有开在医院周边,但其负责人赵叙纶留意到,来自医院的外卖单非常频繁,而且都是200、300元的大额订单。

来自医院的大额订单,隐私性信息已模糊处理
在赵叙纶看来,是因为医院很容易被带入养生场景。在椿风的菜单上,人参、葛根、燕窝、罗汉果、金银花等都是常用原料,品牌带有养生标签。
椿风这些来自医院的团体订单,是口碑传播的效果。“医生点完产生背书效果,护士会点,护士点完病人也会跟着点。”赵叙纶观察。
刺激医院对咖啡、茶饮的需求,养生是适宜又自然的话题。2020年,张金龙将会在郑州的医院进一步拓展,开30家直营店。他还打算做“养生咖啡”,将东阿阿胶等产品融入。
开在医院的饮品店,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营销和概念,“养生”是最适合打的心理牌。做到稳定的陪伴,给予心灵上的力量,是医院饮品店的文化内核。
而能让消费者从中找到归属,信任和品牌影响就建立起来了。毕竟,无论咖啡、茶饮,在提神的功能外,喝的不就是情感需求吗?
(来源:咖门 作者:政雨)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