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三水
东北餐饮,再燃起一颗“新星”!
这几年,从杨国福、张亮麻辣烫到喜家德、米村拌饭,一批批东北“大军”南下,早已在国内餐饮市场刷足了存在感。
而这一回,市场的聚光灯,转向了那口热气腾腾的“铁锅”。
最近,职餐记者观察发现,在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多个城市,一些打着“铁锅炖”招牌的店铺接连冒头,像黎明屯铁锅炖、玺炖中国铁锅炖、姚稷大铁锅、灶座小锅烀饼等连锁品牌均已开出数十家门店,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扩张势头。
它们以“轻量化”模式为主打,靠着新颖的用餐形式,在全国多地快速圈粉。
那么,这批新崛起的铁锅炖店究竟在模式上有何突出特点?它们是否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东北麻辣烫”?
东北铁锅炖“南下”,收获多地食客
2100公里,是东北铁锅炖起源地吉林到魔都上海的距离,这两个原本饮食文化相差甚远的城市,如今正因为一锅铁锅炖相互靠拢。
今年9月,上海某区域一家铁锅炖开业,短短30天有超1000人打卡,迅速“干掉”一批强劲对手,拿下所在区域美食好评榜第一、热门榜前十;姚稷大铁锅在上海从最初的3口锅,逐渐发展成20多家门店;玺炖·中国铁锅炖也以上海为大本营,从这里开出30多家门店……
不止上海,在成都、郑州、广州、重庆等其他多个城市,“铁锅炖”店也在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增长。以黑龙江哈尔滨起家的山河屯铁锅炖为例,如今门店已超260家,其足迹遍布北京、山东、陕西、重庆等多个省份;黎明屯门店数量也超70家。
那么,具体来看,这批新崛起的铁锅炖店有何特点?它们与老式铁锅炖又存在哪些差异?
1、装修上:进商场,去“土味”,紧跟山野风等时尚潮流
“只有被看见才有生意。”
与过去很多铁锅炖店不重视门店设计,多采用红绿大花布、红砖墙式的乡土风不同,现在许多铁锅炖店不仅开在商场,装修也更高级——宁波有铁锅炖店把门店打造成“山野风”,整体清新自然;北京一家铁锅炖店,把门店打造成“电影秀场”,充满“赛博朋克”感。
连锁品牌的设计升级更具章法:黎明屯从门头到店内装饰,彻底摒弃传统红绿配色,以浅木色为基地,搭配清新绿植作点缀,整体更雅致;山河屯则统一采用蓝色为主调,搭配红灯笼进行设计,因高颜值设计吸引不少顾客探店打卡。
另外,过去的铁锅炖店更强调烹饪方式—“柴火灶”,基本不突出食材,仅用“笨鸡笨鹅”等来进行说明。但在现在,“食材溯源” 与“新鲜现炖”成了不少门店的 “视觉亮点”,很多门店不仅会在门口或明档区强调“现炖”以及标注“每一只鹅都来自哈尔滨”“黑龙江食材”等,像锅飘飘等还直接将鹿茸菇、干豆角和油豆角等东北食材放在店门口展示,以此来强化 “正宗” 认知。
2、产品上:口味“在地化”,份量减小化
除了设计,曾经以 “量大、实惠、适合多人聚餐” 为标签的东北铁锅炖,如今在产品层面也完成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相较于东北本土的正宗风味,现在的新式铁锅炖在南下后大多会进行创新,比如姚稷大铁锅直接将产品咸度降低10%,微微增加甜度,以适应当地的口味。
产品组合上,虽然和传统铁锅炖一样主打“铁锅炖+东北菜”的模式,但整体产品结构更丰富、更灵活,像山河屯增设了凉菜摆摊,太原锅屯屯店也有自助吧台,顾客可自行DIY东北饭包等,丰富了顾客的选择。
但最直观的改变,还是份量上的“轻量化”。由于以前的传统铁锅炖主打多人用餐场景,因此份量也更大,但眼下的新式铁锅炖则明显将其“小锅化”,除了像姚稷大铁锅专门研发了“半只鹅小份锅”,刚好能够满足两人用餐外,在沈阳还出现了一些以一人食小锅为卖点的商家。
价格上,这些铁锅炖店与之前对比不大,人均五六十,性价比十足。
通过这一轻量化的调整,无形中降低消费门槛,也把铁锅炖从过去的“低频聚餐菜” 变成了相对高频的日常餐。
3、体验上:减少等待焦虑,更主动体验感
众所周知,铁锅炖耗时长,一等就是四五十分钟。
过去,大家基本没什么互动娱乐,只能吃小吃聊天干等。
但在现在,很多铁锅炖餐厅都在力所能及优化体验。
比如餐前,黎明屯部分门店会在桌上放置15分钟沙漏倒计时器;山西的锅屯屯店内专门放置了一个“大锅夹夹乐挑战”,顾客在限时1分钟内夹到一定数量的布偶,则送相应的菜品,以此来缓解顾客的等待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门店还精心准备了儿童玩具区,让带孩子的家长在等位时也不无聊。
而在餐中,一些门店也在增强顾客的互动体验感。海底捞旗下的“苗师兄铁锅炖·新派东北菜”,顾客在店内能够一边吃铁锅炖,一边看扭秧歌表演;沈阳一家铁锅炖店在烀饼时能让顾客根据自己的MBTI制作对应形状的产品。
餐后,一些铁锅炖店也会通过送礼物强化顾客体验,引导复购。
铁锅炖会是下一个东北麻辣烫吗?
“所有的餐饮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