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餐网 扶风
苏州观前街的“壹天聚乐部”里,李阿姨和老同事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美食。用餐完毕后,李阿姨还能继续跟跟同事们免费唱两小时老歌。这个100多就能购买的“餐饮+社交”套餐是她与老同事们的每月必约。
同一时间,在长沙的东茅街茶馆里,王大爷正享受着一碗主打低盐低脂,且煮至软烂的全家福粉面。在吃完这碗面后,王大爷继续悠闲地喝着茶,并闭目养神,在茶桌前悠哉悠哉地欣赏舞台上的戏曲。
海底捞北京昌平区的全国首家社区门店里,刘奶奶则带着孙女也在享用着午餐。用完餐后,刘奶奶则打算带着孙女去补习班上课。
这一幕幕画面的背后,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银发餐饮消费正在被关注和发掘。
越来越多餐企正在发力银发消费
红餐网盘点发现,近两年来,越多越多的餐企,正有意加快“新老人”餐饮消费的落地布局。
比如与“新老人”餐饮消费天然匹配的一批茶馆,当前就以“市井气+老味道”,正在重构银发餐饮消费体验。这批茶馆中,长沙的东茅街茶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据了解,在产品上,东茅街茶馆不仅深挖传统饮食符号,推出烟熏茶、芝麻豆子茶以及可去骨、煮至软烂全家福粉面等适老产品,食材采购更是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只为适配老年人口味与健康需求。
为了能让更多适应更多的银发消费习惯,东茅街茶馆采用“排队自取+人工点单”模式,并支持现金支付,贴合老人消费习惯的同时,还允许老人在指定区域抽烟打牌等,还原老长沙茶馆的市井氛围,契合老人社交需求。
东茅街茶馆这样的适老消费模式成效明显。数据显示,该茶馆日均客流量最高达1.5万人次,其中本地退休银发群体占比超40%,60岁以上老人平均停留时间6-8小时。
东茅街茶馆的爆火并不是个例。湖北黄石的“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长沙蔡二茶馆、成都的工人村社区茶馆等,一批茶馆抓住银发消费的趋势,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认可。
发力银发餐饮消费的还有一批快餐连锁品牌。比如老乡鸡,早在去年10月,老乡鸡就在上海150余家门店启动“长者服务餐厅”项目,为65周岁以上的用餐老人提供85折优惠。再比如真功夫,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真功夫在广州、深圳两个城市新增了50家“社区长者饭堂”。
另据相关数据,老乡鸡“长者服务餐厅”项目启动后,上海门店老年顾客占比从不足5%跃升至12%-15%,部分社区店午市时段银发族占比超20%。而据南沙街道今年4月份公布数据,南沙街道引入真功夫连锁餐饮推出“社区长者饭堂”后,累计服务辖区长者约1800人,提供餐饮服务达4.8万餐次。
而随着茶馆、社区食堂以及长者饭堂这样的银发餐饮消费越来越被重视,餐饮行业甚至还延伸出了针对银发群体的“百元一日聚”餐饮消费模式。
据扬州晚报报道,去年8月,苏州一家名为“壹天俱乐部”的门店开业,开业那段时间,其每天预订都满员,平均一天接待大约300名顾客。另据新民晚报报道,上海的“百元一日聚”品牌馨乐汇去年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其负责人鱼晓辉表示,目前已开设和正在筹备的有5家门店,会员超4万人。
相比普通餐饮店,这些提供“百元一日聚”的门店业态更丰富,不止能吃饭,还能唱歌、跳舞、打牌。
随着“百元一日聚”的热度越来越高,部分传统酒楼甚至也推出相关套餐,比如苏州的大鸿运大酒店、五福楼大酒店,无锡的迎宾楼,宁波的宁波宴,南京的雁城味道等。越来越多的“百元一日聚”餐饮业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
从长者食堂到百元一日聚,为何餐企扎堆抢滩银发消费?
早在今年年初,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就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上表示,当前餐饮消费结构已经从过去的“哑铃型”变成“葫芦型”。在他看来,了解当下餐饮的消费画像非常重要。其中他特别强调,未来餐饮行业的破局点可能在“新老年人”和“新年轻人”这两个消费群体。
赵孝国的观点不无道理。据《2025年银发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过3.1亿,其中处于55-75岁区间的“新老人”占比超过70%。另据AgeClub数据显示,2024年,银发家庭餐饮消费的增速达到了9%,这一增速远远超过了整体快消品1.7%的增速。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来推算,在2025年,银发餐饮市场规模有很大希望突破5000亿元,从而成为推动餐饮行业发展的“增量引擎”。
基于这样的趋势下,不少餐饮业内人士认为,银发餐饮消费已然从曾经的餐饮“可选赛道”彻底转变为当下的“必争赛道”。餐饮行业下一个新的蓝海已经出现!
比如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万店盈利智库创始人&CEO陈志强针对银发餐饮消费,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强调,未来的10到20年,老年食堂以及长者食堂是上海、广州等高线城市餐饮业的下一个风口。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