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小鱼
从“顶流”到“翻车”,牛肋条自助的泡沫正在加速破裂!
去年年底,凭借“人均60元左右+无限畅吃”的模式,牛肋条自助在短短半年内迅速风靡全国。
热浪之下,连锁品牌加速跑马圈地,新兴玩家也争相涌入。像是2024年上半年才成立的“林真真牛肋条放题”,仅用一年时间就开店超100家。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这个一度疯狂扩张的网红品类就迎来了关门潮。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头部品牌“林真真”,其公司也已注销离场。
在社交平台上,众多加盟商倾诉投资“牛肋条自助”失败的经历;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牛肋条自助是2025年谁碰谁死的网红项目。”
从品类爆红到集体败退,牛肋条自助究竟经历了什么?
1
“不到5个月,预亏200万”!
牛肋条自助烤肉被现实打回原形......
近两年,伴随牛肉价格的持续下行,一批以牛肉为主的餐饮品类迎来爆发。
从牛杂煲、生烫牛肉米线,到鲜切牛肉火锅,多个细分品类快速崛起,由区域走向全国,形成一股强劲的“牛肉餐饮”风潮。
随着各赛道热度攀升,一批连锁品牌也迅速跑出。它们多以“高性价比”或“鲜切牛肉”作为核心卖点,强化产品价值感,抢占消费者认知。
踩中这波成本与认知红利的牛肋条自助,也随之迅速崛起。一时间,相关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密集铺开,成为餐饮行业的现象级品类。
然而,火爆不到一年,这个曾被疯狂追逐的赛道就迎来批量闭店潮。
1、牛肋条自助倒闭汹涌,成了二手回收商的“常客”
“今年谁干谁死的餐饮品类——牛肋条自助。”这句在业内流传的判断,正被不断涌入的闭店现实所印证。
在河北从事二手餐饮设备回收的“狗哥”,近期已接连回收多家牛肋条自助品牌的设备。其中不少品牌生命周期不足一年,甚至未能收回成本,便已匆匆退场。
这并非区域现象。从河北、辽宁到浙江,类似的闭店剧本正在全国多地同步上演:浙江一家牛肋条自助店装修一个月,仅营业半个月就关门;安徽六安一家加盟“张小匪烤牛肋条任吃”的店面,从4月启动预售到10月彻底停业,存活期刚满半年;四川更有创业者投入超50万元开店,结果不到半年便黯然离场......
即便是仍在支撑的门店,也普遍面临客流持续滑坡的窘境。而这场退潮,似乎才刚刚开始。
2、头部品牌公司注销跑路,几十家加盟商被“遗忘”在角落
在这场牛肋条自助洗牌战中,曾红极一时的头部品牌“林真真牛肋条放题”,也未能幸免。
该品牌自去年底爆火后开启疯狂扩张,门店数量从最初的10家店一路飙升至近百家。高峰时期,不少门店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然而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林真真”门店数量已开始回落,目前仅剩83家仍在运营。更关键的是,其背后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已显示为“注销”状态。
母公司悄然抽身,留下几十家加盟商陷入“品牌空心化”困局——没有总部运营支持,没有供应链保障,也没有持续的产品迭代。
如今,这些曾经押注“林真真”的创业者,如今只能独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断下滑的客流。
3、被割韭菜的加盟商亲述:“不要贪快钱”,不然最终会成为退潮后的裸泳者
在这场牛肋条自助闭店潮中,受伤最深的莫过于真金白银投入的加盟商。
一位商业博主在社交平台自曝,其加盟“林真真”品牌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亏损预计超过200万元。据他透露,其中100多万元为品牌代理费,另外90多万元用于开设两家门店。然而,随着品牌公司注销,代理费至今未能追回。
他也进一步指出了导致亏损的三大核心原因:品牌推广爆发期缩短,原先平台推流能维持7天左右,如今仅能维持3-4天,流量数据大幅下滑;业绩断崖式下跌,营业额不止“腰斩”,而是直接跌至原先的20%-30%;运营支持缺失,品牌方所谓的“专业团队”,实为外包的第三方人员,服务分散、精力有限,一旦牛肋条自助品类走弱,资源即被转移至其他品牌。
回顾这段经历,他总结出最深刻的教训:“千万不要贪,品牌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许多网红项目生命周期极短,加盟者若仅被短期流量吸引,忽略可持续运营能力,最终只会成为浪潮退去后的“裸泳者”。
2
牛肋条自助,为什么逃不过“一年周期”?
从走红到退潮,牛肋条自助尚未满一年,便已迎来关店潮。这一现象,为餐饮人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