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小鱼
餐饮行业已全面步入“存量厮杀”时代,流量触顶与成本高压成为常态。
面对这一困局,近几年,子母品牌“共生”开店成为了一批头部餐饮连锁品牌的拓店新模式。
与过去常见的“店中店”嵌套模式不同,“子母共生”模式更强调品牌间的协同与独立:主品牌与子品牌开在一块,但各自拥有独立门店、菜单和就餐区,但共同服务同一客群,形似“邻里”,实为“一家人”。
从肯德基孵化的肯悦咖啡、KPRO,到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再到魏家凉皮的魏斯理汉堡,这批连锁餐企正围绕主品牌积累的客群与资源,以“母店带子店”的方式,展开多品类、多场景的延伸。
那么,“子母共生”开店模式为何在此时集中爆发?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运营逻辑?
1
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巨头已入局
“子母共生”开店模式正悄然流行
谈及“子母共生”开店模式,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前几年盛行的“店中店”模式。彼时,库迪咖啡、沪上阿姨等品牌通过将档口店嵌入主店或合作方,以抢占优质点位、降低成本。
而如今兴起的“子母共生”开店模式,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它不再是“店中店”式的依附,而是独立运行的“个体”,主品牌与子品牌并肩而立。
肯德基旗下的肯悦咖啡,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2023年,肯德基推出的独立门店品牌“肯悦咖啡”,采用的便是“子母共生”开店模式。
这一策略也被复制至肯德基旗下轻食品牌KPRO、炸鸡品牌“炸鸡兄弟”。2025年以来,KPRO已在多个城市与肯德基协同落店。尽管未在财报中高调披露,该模式正以务实而高效的方式持续落地。
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也运用了该模式。自2017年作为集团咖啡子品牌诞生以来,幸运咖便承接了蜜雪冰城的整套运营体系,约70%的门店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职餐记者发现,“子母共生”开店模式也提供了关键推力——尤其在县级市场,幸运咖部分门店也采用了“子母共生”开店的策略。
此模式不仅在茶饮咖啡领域,在中式快餐领域也有应用。以魏家凉皮旗下“魏斯理汉堡”为例,其部分门店与母品牌“紧邻共生”,共享客流与运营基础,实现品类互补与客群拓展。
放眼餐饮市场,共生逻辑正进一步演化:在不少城市街区,多家不同品类、不同定位的门店,实则为同一主体运营,形成“一条街生态”。
通过观察,采用这种“子母品牌共生”拓店新模式的品牌,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内孵子品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子母共生”模式的餐企,大多源于主品牌内部孵化的品牌,而非外部合作。
2、深耕同一客群:主品牌与子品牌共同服务同一核心客群,通过场景互补,实现对客流的深度挖掘。
3、现阶段在茶饮咖啡快餐赛道常见:目前该模式的运用大多见于茶饮、咖啡等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成熟且易于快速复制的业态。
4、近几年全国性连锁餐企集中发力:以往,这种开店模式集中在地域,比如一条街几家店都是同一家餐企,但近几年,百胜中国、蜜雪冰城等全国头部连锁餐企正在加速布局。
2
“母店带子店”,为什么在连锁企业中流行起来了?
当下,餐饮市场早已从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各大细分赛道普遍面临供给过剩。
新人入场门槛持续抬高,草根创业成功概率大幅降低,新品牌突围更是愈发艰难。
在此背景下,连锁餐企开始密集孵化副牌,采用“子母共生”的开店模式。这背后反映出怎样的战略意图?
1、共享资源:老店赋能新店,减少开发成本
“子母共生”开店模式的核心就在于资源的“打包复用”——从选址到运营管理,各环节协同来降低新品牌的试错成本。
选址上,主品牌为子品牌铺平道路。规模化扩张的第一步在于占据优质点位,主品牌已有的门店网络便是子品牌的先天优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