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也可以扩大规模。几百平的堂食大店,有敞亮的门头,有服务有体验,但一般都开在大型商场里,网点不可能开那么密集。
而十几平的外卖档口店,可以开到顾客上班和住处的楼下;面积小、投资轻,能快速规模化开店。
据了解,目前海底捞、老乡鸡、全聚德等800个品牌,共开设超5500家卫星店。
做不做外卖?
这不是单一的选择题,更重要的是找到最佳平衡点!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已突破6亿,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外卖已成为餐饮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那做还是不做?外卖的比重多少最合适?这问题背后藏着不少餐饮人的纠结与抉择。
综合各大头部餐企数据分析,一般从三个维度考量:
一是品类特性决定外卖适配度。
数据分析显示,快餐、茶饮等品类天然更适合外卖;正餐品牌则需平衡外卖与堂食体验,外卖比重相对低一些。
例如,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的外卖营收占比45%,必胜客外卖占比43%;奈雪的茶,外卖订单占直营门店收入48.1%。
正餐品牌的话,小菜园外卖收入占比39%、绿茶集团22.9%。
海底捞的外卖收入虽然增速惊人,同比增长59.6%,但占比不高,只有4.5%;九毛九外卖占比则是17.2%。
二是外卖依赖度的合理区间。
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认识到,外卖业务占比需要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以小菜园为例,2025年上半年,其堂食业务收入为16.47亿元,增长2.2%;外卖业务收入为10.574亿元,增长13.7%,营收占比提升至39%。
但小菜园嫌39%的外卖占比太高了,还设定了外卖占比的“红线”:汪书高透露,外卖和堂食的理想比例是“三七开”,他还称一切应以堂食为主、做品质,外卖是重要补充,但整体比例不能超过35%。
当然,只要产品力过硬、门店足够密布、堂食体验足够强,靠堂食本身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和稳定盈利,也可以选择不做外卖,正如魏家凉皮。
三是品牌定位的战略选择。
高端餐饮品牌更倾向于保护堂食体验,避免外卖影响品牌形象;大众餐饮则更愿意通过外卖扩大市场覆盖。
这种选择本质上是餐饮企业自身对目标客群和品牌定位的深度思考。
总而言之,餐饮业的未来不再是单一的是否做外卖的选择题,而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品牌的发展路径,在品质、规模与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小结:
做不做外卖没有终极答案,它只是时代给餐企出的一道选择题。
加码或者离场,这两种路径也没有孰优孰劣,只有适合与否。
有的企业选择all in,有的企业选择克制,而最聪明的企业,可能是在拥抱趋势的同时不忘自己为何出发。
因为无论选择哪条道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最终都要回归到顾客需求本身——提供美味、安全、性价比高的餐食。
毕竟,在这个被算法和流量统治的时代,最难能可贵的不是能多做多少外卖订单,而是固守底线,流量的狂欢终将结束,而品质的坚守永远有价值。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