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外卖狂飙下,退场还是押注?餐饮巨头们分道扬镳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当平台挥舞百亿外卖补贴大棒,餐饮企业却走到了战略分岔口:

  “徽菜第一股”小菜园毅然退出所有平台折扣活动,魏家凉皮则在西安咸阳全面退出外卖业务,回归堂食;

  而另一边,海底捞外卖业务逆势增长60%,斩获9.28亿元收入,其推出的“下饭火锅菜”占外卖收入55%以上,成为外卖增长主引擎。

  做,还是不做外卖?这个老问题又到了新阶段。

  有的餐企选择拥抱增量,有的却毅然转身离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场关于餐饮经营的深度思考:

  当外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餐企该如何权衡?

  冰火两重天,餐饮巨头们对外卖态度分化

  今年,京东进军外卖市场推出巨额补贴,美团、饿了么随后加入补贴大战,各大平台砸下约400亿元补贴争夺市场份额,制造了“0元奶茶”、“10元饭菜”的消费狂欢。

  而狂欢背后,餐饮巨头们面对外卖,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8月25日,小菜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汪书高在媒体交流中称,公司目前战略明确外卖不做套餐,且8月起小菜园不再参与三大外卖平台之间的折扣大战。

  而魏家凉皮更甚,继2023年就因高佣金退出美团后,今年在西安、咸阳,其饿了么平台上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并且它从未入驻过京东外卖。

  因此,魏家凉皮也成为中国首个主动放弃外卖渠道的连锁快餐品牌。

  与小菜园、魏家凉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底捞正在全力拥抱外卖带来的增量市场。

  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9.28亿元,增长近60%,其中“下饭火锅菜”贡献了超过55%的外卖收入,并且还呈增长趋势。

  其财报中指出,拌饭、自制饮料等外卖新品类也在测试过程中。未来,还将整合多品牌、多品类资源,打造海底捞外卖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新模式,驱动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九毛九的外卖成绩也比较亮眼,其2024年外卖业务年收入达到10.43亿元,同比增长15.8%,占比从2023年的15.1%提升至2024年的17.2%,外卖也被视为其未来利润修复的关键支点之一。

  2024年,九毛九还与美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开设主打外卖的“品牌卫星店”。

  外卖狂飙下,餐企的选择为何大相径庭?

  外卖狂飙之下,为何餐饮巨头们的态度和做法截然相反?

  1、 放弃派:外卖越卖越亏,还担心分流堂食,影响体验

  魏家凉皮们退出外卖战,一是基于成本考虑。

  外卖与堂食博弈的核心在于——赚不赚钱,外卖的模型是流量或者互联网销售模式,成本结构与传统堂食有很大不同,有时做外卖甚至会出现卖得越多反而越亏本的情况。

  详细地说,一家正餐店,本来卖出一道菜的主要成本是房租、食材、人工成本。但如果做外卖的话,只省了前厅服务的成本,但还要加上平台抽佣、推广费用、满减营销、运费补贴、包装交易成本等等。

  而且外卖的客单往往比堂食低,利润很薄。当一个门店的堂食没有到盈亏点时,外卖卖得越多,亏损反而越大。若堂食生意不错,仅把外卖当增量的话,外卖比重过高也不好,会分流堂食,还会让后厨人员的工作量更大,更辛苦。

  二是基于体验至上的品牌权衡。

  正如汪书高所言,7月份三个平台打仗,小菜园的外卖订单量的确提升了,但有时突然来了一百多个单子,一度影响店内管理人员的精力和顾客的堂食体验。

  因此,他提出“一切以堂食为主,外卖是锦上添花。”

  2、 加码派:规模效应+场景延伸,探索新增量

  海底捞们选择加码外卖,背后则是基于规模效应和场景延伸的战略考量。

  不难看出,为了让堂食和外卖不打架,这些正餐直营品牌发力外卖的主要方式是“卫星店”,也就是开外卖专门店。

  一是为了扩场景增营收。正餐品牌的线下门店一般以堂食为主,主打聚餐需求。

  但开外卖专门店后,可以满足一人食快餐场景,进一步深度挖掘外卖市场,增加收入。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