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流行周期轮回,厌倦了奶茶的年轻人爱上了糖水铺?
事实上,糖水铺在江浙沪的破圈,也折射出消费趋势的悄然转变。
在茶饮品牌纷纷上市、门店数量突破万家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正经历新一轮分化。强哥聊餐饮主理人李强曾指出:“随着连锁化率提升,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消费者对高度标准化的品牌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开始转向更具个性和辨识度的小众品牌。”
这些新兴糖水品牌恰好顺应了这一变化。它们普遍采用新中式装修风格,注重产品视觉呈现,整体出品精致美观。尽管客单价相对较高,但其差异化体验恰恰击中了当下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场景消费”的追求。
此外,糖水品类也契合了当前兴起的养生潮流。根据《2025年Z世代健康消费趋势报告》,营养品与功能性食品的摄入已成为Z世代最普遍的养生方式之一。而糖水中常见的桃胶、银耳等食材,因具有天然、温润、滋补的标签,正契合年轻一代对“轻养生”“食补即日常”的健康饮食理念。
在这样的趋势下,江浙沪也成为糖水品牌走向全国的主战场。
一方面,这片区域具备品牌生长的理想土壤——消费能力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海、浙江、江苏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和第四,均超过5万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江浙沪是品牌的“放大器”。这里商业体丰富、媒体关注度高,被不少餐饮新势力视为品牌走向全国的必经之地。
另一方面,当地居民饮食偏甜,对甜品的接受度高,为糖水品类提供了天然的口味基础。相比之下,虽然广东有深厚的糖水饮食文化,但本地品牌如赵记传承、黎耀阳财神糖水铺早已突破数百家,市场竞争激烈,新品牌突围难度大。
从商业角度来看,糖水品类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不少加盟商的加入。
有加盟商向红餐品招透露,糖水产品的毛利率普遍超过65%,制作流程相对标准化,出餐便捷,人效较高。他透露,其投资的一家糖水铺月营业额可达16万元,净利润超5万元。
在他的观察中,有不少原来茶饮赛道的加盟商正在转投糖水领域。
同时,这些快速发展的糖水品牌普遍采用区域代理模式,如麦记、糖叙、汕心等均通过这一机制,借助本地加盟商的资源与运营能力,加速门店在重点区域的布局与落地。
然而,从区域品类走向全国化扩张,糖水品牌仍面临挑战。
首先是初始投资大,但品类门槛低。
这类门店通常面积在60至80平方米之间,选址多集中在商业中心,租金和装修成本较高,整体投资压力较大。目前,头部糖水品牌的单店总投资普遍超过50万元。尽管初期投入高昂,但糖水品类的技术门槛较低,容易被模仿。如果商场招商管理不善,容易出现同一商场内多家糖水铺竞争的局面,加剧经营压力。
此外,冬季经营仍是糖水品牌跨区域扩张中的一大考验。
在广东,夏季漫长,糖水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消费基础稳固,且当地多数糖水铺已历经多年运营,积累了丰富的淡旺季应对经验与销售数据,能够较为精准地调整运营节奏。
但在江浙沪地区,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两广地区更长,以冷食为主的产品结构面临天然的季节性瓶颈。目前许多品牌在该区域的门店为2025年新开门店,尚未经历完整的经营周期,缺乏冬季实际运营数据的支撑。有加盟商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糖水冬天到底怎么样。”
来源:红餐网 锐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