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咖门 伍月
“上半年没倒闭就是最大的胜利。”
这句自嘲,正成为饮品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15.7万家奶茶店、5.2万家咖啡店从市场上“消失”。甚至曾开至400家店的品牌,如今也仅剩不到20家。
而一波又一波的外卖补贴,让饮品店生意看似红火,实则陷入“单量涨、利润降”的困境。
下半年饮品生意怎么做?每个从业者都在寻找答案。
01
400家如今仅剩不到20家
洗牌愈演愈烈
2025年过半,饮品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一些独立门店举步维艰,“开业4个月,我的奶茶店凉了”“又关店了,60万打水漂”等声音不断。
与此同时,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也陷入闭店困境。例如厦门品牌Seven bus,高峰时全国门店超400家,但今年开始规模关店,截至2025年5月门店不足20家,厦门本地仅剩3家。

精品咖啡赛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中国首批精品咖啡代表品牌,Seesaw的门店数量已从高峰时期的160余家锐减至48家,同时传出欠薪、创始人限高等经营危机。
这些个例实际是整个饮品市场的缩影。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奶茶饮品门店总数42.6万家,近一年新开店11.8万家,净增长却为-39225家。这意味着,过去一年有15.7万家奶茶店从市场消失。
咖啡市场同样承压,全国咖啡门店总数22.8万家,近一年新开店6.8万家,净增长1.6万家,有5.2万家咖啡店离场。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超20万家现制饮品门店退出市场。行业调整已进入深水区,市场出清正在加速进行。
02
“马太效应”加剧
头部品牌或占80%市场
行业洗牌的结果,是“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加剧。
以新茶饮为例,据GeoQ Date品牌数据显示,今年1-6月,门店规模增速排名前五的品牌为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爷爷不泡茶以及霸王茶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爷爷不泡茶,其余品牌均在今年上市。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行业格局将逐步固化,头部品牌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其市场占有率或高至80%。
而今年以来,席卷全行业的外卖补贴浪潮,正在加速这一进程。平台以补贴为杠杆,短暂激活市场增量的同时,实则重构着行业的生存逻辑。
在这场流量狂欢中,头部品牌凭借规模门店与成熟的外卖运营体系,以“薄利多销”扩大渗透;反观不少中小商家却陷入“单量涨、利润降”的困局。
业内人士预测,这或许只是开始,可能会引发更猛烈的闭店潮。
尽管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平台理性参与竞争。但19日,平台仍在持续发券,虽然没有之前“零元购”的力度大,但目前来看,补贴并未退场,而是以更规律隐性的方式持续。

对此,陈文鼎创始人谭志坤表示:如果外卖补贴退潮,参与其中的品牌接下来会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特别是小型品牌将更加困难。
另一位从业者则直言不讳:“如果品牌不及时调整战略,2025年国庆后闭店率可能会大幅攀升。”他指出,一旦补贴退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显著回升,眼下旺季能赚的钱,冬天肯定赚不到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