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逃离还是坚守?没有统一答案
如今,那些已经进入一线城市做餐饮的人,也在重新审视这个市场。
在上海开烘焙店的赵丽直言,门店的实际经营与自己的预期相差较大。当初,她选择在上海一家商场里开店,就是看中了那里人流量大,自认为只要产品好,就一定能打开市场。曾预期门店月收入能做到40万元以上,最差也有25万以上。然而, 经营了半年,门店月收入仅为五六万元,不足预期的九分之一。
面对这样的情势,赵丽已经开始考虑起了退路。“如果营业额始终不见起色,我们将考虑关店。”
Lora则表示,一线城市不太适合只有梦想,没有背景的创业者。毕竟光是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就不是普通追梦人能承受的。
不过,还是有一些餐饮人对一线城市抱有期待,并不断探索新的生存之道。
红餐网走访广州餐饮市场发现,如今在一些核心商圈,不少餐饮店开始尝试采用合租模式来分摊经营成本,比如卖港式奶茶的小店,将门口租给了卖舒芙蕾的摊主;还有一些餐饮店从商场撤离,搬到了街边,或是从街道的主路位置搬迁至了租金相对低一些的内街,以此来降低铺租压力。
此外,一些餐饮人还会通过调整菜品,精简菜单结构来实现效率的提升。比如,Vincent将其原本经营简餐bistro的CowCow其其 (江南西店),进行了改造,门店换上了新的招牌,同时主打产品也转变成了泰式热炒与船面。转型后门店的SKU也有了减少,小吃、饮料、炒菜等品类合计控制在了20个以内。
据了解,该门店菜品调整后,人工成本从3.5万元/月降至了3万元以内,另外,SKU的精简,还有效降低了食材损耗,从而让门店的利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
从某连锁餐企离职的思思,两年前在深圳开出了一家螺蛳粉小店,凭借新鲜现做、贴心的服务以及温馨的装修,这家小店很快便积累起了口碑和名气。
但对于是否还要在深圳,或者是临近的广州开新店,思思却表示,还是先缓缓。“除非遇到特别理想的铺位,在选址、租金等各方面都比较有优势,才会考虑。”
来源:红餐网 周沫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