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线城市开餐饮店,为何越来越难?
过去几十年里,很多人会认为:“在一线城市创业,才是王道。”
毕竟在消费水平、人才积累、资金流动等方面,一线城市都具备了最顶尖的资源。但为什么现在情况变了?在一线城市创业开店,为何会这么难?
首先还是难以逾越的成本问题。
租金、人工、食材,一直是压在餐饮店头上的三座“大山”,而到了一线城市,这几座山的重量则会更沉。
就拿租金来看,在上海,无论是核心商圈的商场店,还是街边店、社区店,租金都高得离谱。
比如天钥桥路、静安寺定西路等客流量密集的热门商圈,50平米左右的小型商铺,月租金普遍已超过5万元。
今年3月,想在上海找铺开店的王宁(化名)发现,静安寺欧莱雅大厦楼一个仅1.5米宽门头、200平方米的二楼铺位,每月所需租金高达11万元。而在徐家汇附近的辛耕路,客流量虽然不多,但一间200平米出头的铺子,月租金要去到15万。
上述提到的广州六运小区,个别商铺的月租金已高达700-800元/平米,一间50平的小店,每月租金支出达到了3.5万-4万元。而这,还未包含动辄近十万的门店转让费。
这些都还只是街边店、社区店的租金,如果想要进驻商场,租金还会更高。
高昂的租金成本之外,创业者们在用工以及门店营销推广层面要投入的也会相对更多。
比如你在三四线城市招一名服务员,可能开出3000元的月薪就算是很有吸引力了,但要放到一线城市,基本就是5000元起步,还要加社保。更甚者,你可能还要为员工提供食宿,人力开支就会大幅增加。
而且与三四线城市主要做熟人生意的模式不同,在一线城市开餐饮店,你还必须要考虑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据Vincent观察,在一线城市,不少餐饮同行会拿出营业额的5%-10%用于渠道推广。
门店落地成本高,房租、人工等各项经营成本也高,这些都意味着,在一线城市创业开餐饮店,起步就是困难模式。
其次,一线城市曾经引以为傲的高消费、高客流也在发生转变。
近几年,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消费行为愈发审慎。而在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项生活成本远高于其它城市的北上广深,消费者捂紧钱包的意识会更为强烈,他们不仅会降低外出餐饮消费的频次,同时还会减少单次消费金额。
在广州开螺蛳粉店的小龙就表示,今年以来,自己店里的消费客群同比去年下滑了2-3成,包括一些原来的老客也从原来的一周消费两次,变成了一周一次,甚至是两周一次。
消费疲软的同时,一线城市的人口也在外流。
第一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上海两地的常住人口合计减少近10万人。
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传统制造业、人口密集型行业的外迁……都在影响着一线城市人口的外流。人口减少,消费自然也就少了。
成本、客流等影响因素之外,一线城市的餐饮供给饱和,竞争激烈也是导致餐饮经营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购物中心数量突破6500家,其中一线城市密度达每百万人口4.2家,远超2.5家/百万人口的国际警戒线。而商业地产中,最多的业态就是餐饮。
这也意味着,有限的消费者还在被分散到更多场所。换句话说,在一线城市开餐饮店,不仅没有增量,还要在存量市场里肉搏。
更严峻的是,面对客流分散和消费降级的双重困境,很多餐饮店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就会陷入内卷式竞争,通过打价格战,吸引消费者。但这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最后只会让一批餐饮店血亏出局,特别是那些新进入餐饮业的创业者,会很难扛得住这样的残酷竞争。
所以说,一线城市看似营商环境成熟、资源充沛,但实则竞争激烈、运营难度颇高,新人们想要在这里开店创业,还要三思而后行。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