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香港市场这个“跳板”绝非坦途,它正以其高昂的成本结构和独特的消费环境,为内地餐企提供了极其严苛的“全球化预科班”。
高成本与消费疲软的双重淬炼
旺角站外方圆500米内,喜茶、茶百道、蜜雪冰城、林香柠手打柠檬茶等内地奶茶茶饮同台竞技;海底捞周边,湊湊、刘一手重庆火锅等火锅品牌亦扎堆布局……内地餐企进入香港后发现,即便在“新”市场,激烈的竞争同样如影随形。
而柠濛濛、咕噜丸子屋、西塔老太太等品牌的快速离场,正是国际化征程中残酷淘汰赛的写照——在房租、人力及消费力疲软叠加的“成本大山”下,每个意欲出海的品牌都有不得不迈的坎。
1、房租与人力:高企成本构成核心压力
尽管房地产咨询公司“戴德梁行”报告指出,对比2018-2019年峰值,过去两年香港核心商圈商铺租金已近乎腰斩,被部分品牌视为“抄底”良机,但香港租金绝对值仍高居全球前列。
2024年全球最贵零售租金排名中,香港尖沙咀位列第四,高居亚太区最昂贵地段榜首,租金水平超越日本银座与首尔明洞。
即便是沙田、将军澳等次级商圈,租金也显著高于内地同类区域。
具体到品牌,尖沙咀K11 ART MALL内的霸王茶姬,据港媒估算年租金至少达到138万美元(约1000万人民币);旺角临街的蜜雪冰城60平米门店,年租金亦需约240万港元。以蜜雪冰城9港元一杯的柠檬水计算,每月需售出超2万杯方能覆盖租金成本。
曾折戟香港的柠濛濛也在社交平台分享称,香港店铺租金是内地的5至20倍,简单装修费用便需要15万-20万港元。
除却天价租金,香港的人力成本同样构成严峻挑战。目前香港法定最低时薪为40港元(约合人民币36元),而餐饮业因用工需求大、流动性高,薪资普遍高于最低公司:海底捞香港全职服务员月薪区间为1.8万-3.5万港元,蜜雪冰城店长/调饮师月薪为1.5万-2.2万港元,兼职时薪则达到50-60港元/小时。
在香港热门商圈,人工与租金成本总共占到门店总成本的50%。
这也意味着,要向出海,品牌必须在香港这个“试炼场”提升人效、优化流程、储备管理能力。
2、消费疲软:客流增长难掩结构性“羸弱”
今年前4个月,内地访港旅客累计达1600万人次,同比增长一成;五一黄金周期间,香港接待游客达到110万人,其中内地旅客增长尤为显著,增幅达20%。
尽管访港旅客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但这股“人流”并未有效转化为支撑餐饮业的“现金流”。
五一期间,多位香港餐饮人的反馈与人流量数据形成鲜明反差。有香港意大利餐厅老板在社交媒体晒出流水单,称5月3日晚六点后的黄金时段,门店竟录得“零客流”。他直言:“部分游客为省钱拒绝合理消费,导致店铺营收不增反降”。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也指出,内地旅客人均消费力下滑约20%。
实际上,消费疲软不仅限于游客市场。近两年,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持续分流本地购买力,当他们利用周末或假期前往内地享受性价比更高的餐饮服务时,无形中也加剧了香港本地餐饮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内需不足。
这种消费动能的结构性疲软,不仅导致金装炖奶佬、海皇粥等本土香港老字号的倒闭,也让柠季、咕嚕丸子屋等品牌在进入香港后难以复制内地风光。
但理解并适应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与经济周期,又是出海品牌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
职业餐饮网小结:
内地餐企南下香港,远非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一场以国际化跃迁为终极目标的“跳板”行动。它们怀揣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来,试图在这个高度相似却又极端差异化的市场完成“压力测试”。
在这个残酷的炼金场下,有品牌折戟沉沙,但也倒逼着幸存者走向更高阶的精细化运营、成本控制、本土化创新与品牌韧性建设。
这些在香港淬炼出的能力,正是未来征战东南亚、欧美乃至全球市场的宝贵财富,为其铺就了通向更广阔海洋的试航之路。
来源:职业餐饮网 沐九九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