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张铎
本以为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餐饮业终于可以回到增长轨道。
但2024年的各大餐企的财报却揭示出另一种现实:
15家上市餐企中,只有两家同店销售额是正增长。降价没带来客流,开店也拉不动营收,旧有的增长逻辑正在失效,焦虑在蔓延……
这些上市餐业的业绩分化与策略转向,正在释放出清晰的信号。
我们复盘了15份财报,试图借由这些变化,拼出当下中国餐饮的现实轮廓,并寻找下一轮增长可能出现的方向。

谁跑赢了大盘?
海伦司步履维艰,霸王茶姬一骑绝尘
2024年,中国餐饮业实现收入55718亿元,同比增长5.3%。限额以上餐饮单位(即年营收在200万元以上的规模门店)增幅则收窄至3.0%。
而在已披露年报的上市餐饮企业中,多数品牌的营收表现,甚至未能达到这一基准线。

2024年部分上市餐企营收及利润 制图/职业餐饮网
一批品牌在持续承压中挣扎前行。海伦司营收大幅下滑38.7%,由盈转亏;呷哺呷哺集团下降19.25%;茶百道和奈雪的营收分别下滑13.78%与4.7%,后者全年净亏损达9.17亿元。这并非偶发的财务波动,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分化现实。
当然,仍有少数企业交出了亮眼答卷。尚未上市的霸王茶姬在招股书中披露,其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74.35%,达到124亿元,净利润跃升至25亿元,成为极少数同时实现“规模扩张”与“盈利增长”的品牌。达势股份、蜜雪冰城、瑞幸、小菜园、古茗等也实现了两位数营收增长,明显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增长的来源不同,背后的含金量也并不一致。

降价换不来客流,湊湊同店销售跌三成
收入增长,并不总意味着运营改善。2024年,随着消费者更加谨慎,价格战在多个赛道延续。茶饮、快餐、正餐等主流品类的客单价持续走低,品牌普遍通过推出低价组合以争夺有限的客流。
但价格下探,并未带来翻台率的同步回升。除个别品牌外,大多数企业未能有效提高客流周转效率,最终同店销售额整体下滑,门店的经营表现趋于疲弱。

2024年15家上市餐企中,只有两家同店销售额正增长 制图/职业餐饮网
海底捞是少数的例外之一。尽管客单价从97.3元降至95.7元,但凭借翻台率提升至4.0,实现了3.58%的同店增长;达势股份同店销售额增长2.5%,延续了其连续30个季度的正向表现。
其余品牌普遍录得负增长。百胜中国下降3%;小菜园未能实现“以价换量”——在客单价减少6元、翻台率下降0.3次的背景下,最终录得-12.11%的同比跌幅。
九毛九、太二、怂火锅的同店销售额分别下降13.0%、18.8%和31.6%。从门店层面的经营利润率来看,九毛九为15.4%,太二为13.2%,怂火锅则降至8.6%。作为集团重点推动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太二与怂火锅的表现反而不及已退守广东市场、定位更传统的九毛九本品牌。
全年营收表现突出的霸王茶姬,也在年末释放出警讯:2024年第四季度,其同店GMV同比下滑18.4%,为全年高增长蒙上一层阴影。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