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家都说日料现在要转型,但谁告诉我怎么转?往哪转?”
在内参君与数十家日料品牌了解访谈后,发现:“去日化”、“改菜单”、重塑“业态”,是当前最多被采用、也是反馈效果最好的几种转型方向。
其中,“去日化”是一切转型的基础,也最紧急、最重要。上文日料餐饮老炮也对内参君表示,紧靠“中式”的风,是当下日料店“拼命求生”的机会点。
在8月底核废水正式排水后,立马就有无数日料品牌发出“产品与日本无关”、“品牌完全国产”等宣言:广州网红日料“摩打食堂”当晚即刻公示了店内主要原材料的产地——澳大利亚、挪威、山东、大连、福建、辽宁等,并用不小的字体表示“即日起停用所有日本原料”;多地网红日料、寿司品牌发声担保,表示“只做中国寿司”。
有人立刻改品牌名称,对“日料”闭口不谈。日料品牌仙隐小鹿在8月底变更品牌名称,从“仙隐小鹿中华日料”改为“仙隐小鹿中华料理”。
有人立刻改门店装修风格,上演“怒砸店”。此前贵州日料店老板“砸店”视频引发不小关注,其老板回应“砸店”主要是出于要将门店风格改造成中餐厅,将日式风墙纸和灯笼等撕毁。
有人立刻改菜单,重塑主打产品结构。“核废水”后15天,村上一屋“菜单大换血”,将招牌寿喜锅、朝鲜辣牛肉锅、冬阴功海鲜锅等重塑为门店主打产品,从日料店到锅物,转型亚洲融合料理。
还有人努力扩展门店经营业态,比如在日料店内额外推出单点式寿司自助、简版回转寿司等低客单价品类增加客流及营收。
湖北武汉一家日料店老板表示,“我的店目前只是保留了日料的做法,然后改了名字,店里所有软装也尽量靠怀旧,90年代那种。一步步走吧,最终的目的是把好吃的东西留下来,而不是闻日料色变。”
03
摆脱“日料”的日料店
一切从头开始……
从当前情况来看,日料品类走上转型之路已然是板上钉钉之事。消费者的一句感慨,“日料,真的是吃一次少一次了。”就是最好的佐证。
不过,对于多数日料店老板而言,转型意味着放弃已有的店铺和客源,一切从头开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在内参君与多位日料行业人士交流时,也有不少餐饮人对日料品类当下转型之路存在其他看法:转型,其实更是大隐隐于市,真正与中国餐饮合二为一。“未来不好说是转型还是消亡,反正不会彻底倒闭。根源在于消费者、消费市场的认知。说到底,日本料理也只是餐饮的一种载体和形式罢了,只要认清这点,就都有生路。”
就如上文90后日料创业青年小智所言,在他将原本日料门店中的产品搬到地摊上时,生意越做越好、客流越做越旺,单日营业直线翻10倍有余。他说,现在不少消费者都会主动跟他反驳,“你这不是日料,这是铁板烧烤。”
未来,到底是消费者先放弃日料,还是日料老板先放弃日料,问题的答案还在寻找中。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张鳗鱼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