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品类下滑厉害?为什么今年的9月格外“灰色”?内参君注意到几个情况:
1、烧烤闭店特别多,品类一波三折。做餐饮二手设备回收的“狗哥”告诉内参君,今年做烧烤的特别多。进入初秋,伴随着品类淡季的来临,他陆续接到了十余家烧烤店设备回收的需求。“这些店的共性是:开业都在半年以内,基本都是干了个夏天就倒下了。普遍反映竞争太激烈了,有新开门店的,有做增项的,有摆摊的,还有一种就是看淄博烧烤火了之后跟风转型的……但是开店多,闭店也多,趋势难以阻挡。”
企查查数据显示,上半年“烧烤”新增95000家,其中“集中爆发”的时间为3-5月,从6月开始逐月递减。

2、一些日料店在尝试转型。8月底,日本核污水排海行动开启,给餐饮行业也带来了不小的震荡。日料、海鲜店生意起伏不定,不少餐饮人在焦虑中迎来了9月。这其中,也有不少店主尝试转型,比如内参君在探店中发现,某个黄金铺面,8月底还是标准的日式烤肉店,但9月10日门头招牌已经变成了“炭火烤肉”,虽然在细节上还有残留的日式元素,但,“改头换面”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3、第二批“创业小白”熬不住了。开的越快,关的越多。上半年我们关注到,不少跨界者在春节后涌入餐饮赛道试图创业。加上疯狂打响的“9.9元价格战”,在6、7月份,已经出现了一批“体力不支”的跨界小白,他们用真金白银为“餐饮梦”买单。
价格战考验的不仅是换菜单的勇气,更是企业组织力、供应链的承压能力。而到了9月,似乎第二批“创业难民”再次出现,一些坚挺了半年左右的小店,面临房租的阶段性压力和经营的窘境,不得不考虑撤退,及时止损。
4、暑期经济“催肥”的一些网红店、网红品类,快速降温。正如前文提到的昆明等旅游城市,井喷的旅游需求,确实让一些餐饮店看到了机会。但这并非常态,暑期一过,容易快速被“打回原形”。内参君在暑期去了一趟秦皇岛,在当地有名的“秦皇小巷”,目睹了客流井喷的盛况,但仔细看各家店,经营的依然是“脆皮五花肉”“轰炸大鱿鱼”等过气网红,可想而知,这波“炒冷饭式”的火爆,难以持久。
扑朔迷离的第四季度
“要想办法挺过去,尽可能节能降耗!”
面对依旧不够明朗的第四季度,有人预测:9、10、11月,可能会比6、7、8月更差。
“3个月的旅游,大家把原本就不多的钱都花完了。可能十一黄金周还会有一个小小的高潮,但,大部分的人需要为过年储备,花钱的动力依然不足。今年的餐饮就算一眼望到头了,你要想办法活过9、10、11月,才有可能活到明年。”一位餐饮老板坦言。
“低价团购潮还在继续,尽管前些时间,不少老板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为什么9月份可能还有一波低价团购涌入?很简单,面对客流的骤降,其实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多少有些‘心慌’,员工怕自己失业,怕还不起花呗,老板则怕员工状态不好,熬不到冬天。所以,也有一种心态——先让自己忙起来,先让自己卷自己。”河北廊坊一位烤肉店老板自嘲说。
在他看来,价格战是今年的主旋律,即便一批倒下了,还是会有一批入局者,餐饮人恐怕要“习惯”这种操作,并积极应对。

◎西少爷推“再降价”的官方信息
“你得顶得住压力,尽可能节能降耗。这个时间可以进行人员结构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进行人员的优中择优;另一方面,既然是淡季,老板们趁着这个时间可以外出学一学看一看,在产品方面做调整和提升,上新一些适合秋冬的爆款,迎接年前的餐饮小高峰;另外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推广,特别是在9月25日之前,慎重花大钱,把拳头用在该用的地方。”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则认为,其实餐饮所谓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餐饮同行不必太过悲观,从现在的国家给予的各项帮扶政策来看,都是利好消费、促进消费的,有一些政策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餐饮,但是对于整体的消费大环境一定是向好的。“越是这个时候,越是挑战服务和品质的阶段,保持初心,贴合顾客消费心态,把餐饮的‘底层逻辑’把握好,才能穿越这个焦虑和迷茫的阶段。”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