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品质不谈,90元的尝试门槛,已经把当年三五块的肉松小贝、二十来块的喜茶,甚至把三四十块的阿嬷奶茶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网红门槛升高的另一例子就是网红品牌BUTTERFUL & CREAMOROUS (黄油与面包)开了新品牌,就是那个醒目的绿袋子。
新店叫TRUFFE BOULANGERIE by B&C(松露与面包),从黄油到松露,从轻奢品牌直接跨越到高奢品牌。是的,你没看错,高奢这词已经用到了烘焙圈。
虽然高奢了,但大大巧克力蝴蝶酥依旧23块,战斧牛排惠灵顿牛角包98元,点缀了奶油和水果的牛角包20元起步……
虽然高奢了,袋子由绿色换成了白底条纹,但产品还是老产品,开业依旧是熟悉的大优惠策略(开业会员特惠5.49折!54.9元抵扣100元),宣传话术依旧是 “高定艺术品呈现”“米其林主厨匠心研发”“灵感手作”。
98元的吐司和高奢烘焙似乎在传递一个新的信号——网红的目标客群正在转移,往中产阶层够了够,手头紧巴巴的那波排队党似乎被抛弃了,没有他们能随便买得起的“网红”产品了。
“网红”升级了,但并非套路,只是价格门槛。
03
永远的搅局者黄牛党
虚假流量制造机!
在前浪翻滚,后浪汹涌的网红餐饮圈,一直有个坚定不移的角色——黄牛党。
在银座吐司的排队现场,时不时有“黄牛”上前询问,要不要吐司,一条300百。
据相关媒体报道,还未营业的9点钟,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最前端的这些人早在5、6就来了,其中不乏一些老年人。
有消费者反馈,“这种排队都是炒作炒出来的,我听说第一天开业的时候就有黄牛加价100元卖的,第二天就加到300元了。
排在最前面的基本上都是‘黄牛’,因为只有黄牛愿意来得这么早,每天5、6点就在店门口坐满了。还有那么多老年人在排,他们一般不会自己花钱买这么贵的面包。”
10店开业时,还因排队引发过争执,引来了警察。
“网红”与“黄牛”,双生双伴,利益纠缠。
黄牛倒手赚了钱,网红品牌收获了“一些排队盛况”,两者一直处于暧昧不清的状态,甚至有传言,有品牌找黄牛排队,制造排队的热闹景象。
像黄油与面包开在北京三里屯的店就曾被质疑饥饿营销,黄牛党频繁出现,原价58元的“限量款”惠灵顿牛排牛角包,经黄牛或代买倒手后,可以炒到88元-120元。
黄牛党之外还有来自不同区域的代买小分队,由几名中老年女性组成,互为竞争关系。
面对质疑,品牌方的解释是“因坚持所有产品均为手工制作,且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因此才限时、限量、限购。
“我们一直在努力拒绝黄牛行为,将加速开店步伐”。这样的标准答案,就像鸡肋一样无味。
餐饮圈少有的对黄牛“重拳出击”,是2022年7月,朱光玉登陆上海期间,专门聘请了专业的安保团队,维持现场排队秩序。
在网红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流量翻腾,黄牛党看似搅局者,实则是某些品牌珍爱的“流量“制造机。
但往往这样的“流量”来的快,也去的快,最终的结局像前浪“虎头局”一样,浪退去了,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蔡大柒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