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防疫的总基调变了,从“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到“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在今年五月的时候,防疫基调还是这十六个字: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但到了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其中要求: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紧接着,11月29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也多次发文评论: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浙江日报也发文《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强调防疫不能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被大众刷屏传播。
  以上种种,说明着防疫政策正在宽松化、开放化。因此,从宏观上和长远角度看,以往那种长时间、大面积、无差别的“一刀切”式封控管理将会结束,中国防疫正在迎来历史性的大转折。
  2、疫情的恐慌和出行限制在缓解,客流会慢慢回升
  但是,会不会政策放开了,顾客们却因为恐慌,或拮据不敢去下馆子呢?
  这是很多餐饮人的另外一个担忧。
  事实上,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宽,客流和消费力都会慢慢回升。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敢出门了。随着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人们对疫情的恐慌也正在减弱。
  广州这波疫情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9成,很多连发烧、干咳、咽痛这些症状都没有,大多数都不需要治疗。而且死亡率也很低,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死亡病例。
  这些事实让不少人降低了了对疫情的恐惧。
  钟南山也现身说法:抗病毒主要靠自身免疫力。
  而关于谈虎色变的后遗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崇雨田甚至直接说:“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再者,能出门了。很多地方餐馆等公共场所都不再查验核酸证明了。
  影响餐厅客流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顾客去商场、去餐厅等公共场所要72小时、48小时核酸。
  但很多地方开始放开这个限制了,上文说到了广州有些商场开始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了,连北京刚刚也宣布:“自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最后,工作生活都恢复正常了,消费者又能赚钱了,消费力也就会回升了,民以食为天,人们自然而来就会来下馆子了。
  人们敢出门、能出门,这给餐饮带来了客流恢复的希望。
  3、餐饮人打起精神,打好最后“过渡期”的硬仗!
  从宏观上,一切都在向好,但是从现在到明年三月份,餐饮人至少还要再熬过三四个月的过渡期。
  一个是政策的过渡期。
  虽然现在广州、北京、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已经放开,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完全落实“二十条”精准防控要求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会因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同,可能还会存在阶段性的适应和调整,也许会存在一些封控管理的反复,但这不会影响放开的大趋势。
  另一个是消费者心理的解封过渡期。
  虽然解封了,但是顾客的心理还是没有完全解封,什么时候等他们心理解封了,我们的餐饮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解封。
  还有一个是春节这个过渡期。
  只有一个多月就快春节了,许多人可能今年都提前回家,员工难招,加上可能年底还要交下一年的租金,成本压力巨大,可能还会淘汰一批餐厅,所以春节前对许多餐企来说还是需要熬一熬。
  这个过渡期困难重重,未来放开也会是挑战重重,所以餐饮人要打起精神来,整军待发,不下牌桌就是赢!
  小结:
  苦熬了整整三年,广州的“解封”传递出来了一个确定的信号:疫情的有序放开就在眼前,餐饮的曙光就在眼前。
  城市的烟火气要回来了,正常的生活也快要回来了!餐饮业触底反弹的时机到来了!
  我们餐饮人现在就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只要挺过了这个寒冬,春天终将到来!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