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私有化后的大悦城地产,将摆脱短期市场波动干扰,更专注于提升其持有的32个大悦城、大悦汇和其他商业项目的运营质量与资产价值。
大悦城控股则通过创建统一的上市平台以增强协同效应,其中,商业地产、物业开发、酒店运营与管理输出等核心板块的协同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实现跨资源最优配置,发挥“1+1>2”的聚合效应。
一个“大悦城”
随着“内幕消息”的发布,8月1日早间,大悦城地产迎来复牌。开盘后股价涨幅一度接近50%,早盘股价最高达到0.55港元/股。截至午间收盘为0.51港元/股,涨幅37.84%。
相比之下,0.62港元的回购价格具有明显溢价。而拉长周期看,这一价格几乎是2020年3月以来,逾五年间来大悦城地产股价的最高点。
过往股价的长期低迷,或许也是大悦城地产选择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此次私有化的目的,大悦城在公告中表示,近年来,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影响下,大悦城地产的市场表现呈现出阶段性波动,流动性亦随之承压。
“本次交易是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将显著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为提升管理决策效能建立更坚实的基础。”
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此举也标志着大悦城控股迈出了主动优化资本布局、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大悦城地产的业务主要包括投资物业、物业开发、酒店经营、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四大板块,覆盖商业住宅开发与销售、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领域,是大悦城控股商业板块的重要组成,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上海静安大悦城等标志性购物中心均属于港股上市公司资产。
在2024年,大悦城地产全年营业收入总额为198.31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物业开发业务收入145.45亿元,同比增长88.8%,占总收入比例达73.34%,另三大板块业务投资物业、酒店经营、管理输出及其他服务营收分别约占总营收的21.06%、4.38%、0.89%。
截至2024年末,大悦城控股整体已在全国布局商业项目44个,其中重资产项目30个,轻资产项目14个。目前已有36个处于在营状态,8个处于在建、储备阶段,总商业面积375万平方米。
大悦城购物中心全年销售额达401.3亿元,同比增长16%;客流量3.66亿人次,同比增长22%,平均出租率稳定在95.1%。
在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趋势下,大悦城有机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就在不久前,大悦城控股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1-6月归属净利润盈利8000万元至1.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00万元至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此次私有化若最终成行,将为大悦城成功于行业突围,开启新的发展周期。
来源:观点网 潘玲宣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