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点网 潘玲宣
在停牌近半个月后,大悦城地产于7月31日晚间宣布了私有化的消息。
该份公告显示,大悦城地产董事会决议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以根据公司法第99条透过协议安排方式,建议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私有化计划生效后,大悦城地产所有计划股份将被注销,股东将以每股计划股份换取0.62元的港元现金,该公司股份将分别由大悦城控股以及得茂拥有约96.13%及3.87%,大悦城地产将于计划生效后立即向联交所申请撤销股份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有接近大悦城的相关人士认为,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好事。“后期聚焦商业,引领长期价值布局,将为大悦城控股多元业态协同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实际上,市场对于这一动作也已有预期。
今年6月27日,大悦城控股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商业管理专业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董事会同意将商业管理中心调整为商业事业部。
在外界的普遍解读中,这是大悦城对商业地产业务进行的一次“进阶”。通过对内部架构的优化,强化其在商业地产领域的竞争力。
也正是在公布了这次调整之后,大悦城地产于7月18日宣布短暂停牌,表示以待刊发有关公司的内幕消息。
商业引领
事实上,随着房地产行业整体进入调整阶段,企业面临盈利压力和转型挑战,而大悦城在国内商业地产市场有着数十年的积淀,打造的大悦城购物中心成为不少城市的时尚地标,这是其优势所在。
除了架构上的调整,强化商业地产核心优势的信号在过去一段时间也持续释放。
例如,在去年9月,大悦城商业REIT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为大悦城打通了“投融建管退”的资本循环。
在今年6月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大悦城地产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姚长林与参会股东进行交流时曾提到,“我们在2024年,把商业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明确了公司的战略定位是卓越的城市运营和美好生活的服务商,并且确立了1123的战略体系。”
所谓“1123”战略,即为“1”提升,提升商业引领地位,坚持“年轻力”第一品牌地位不动摇,加快消费基础设施REITs发展,持续提升经营能力;“1”夯实,即夯实高质量开发业务,面向改善性需求,打造“好房子”;“2”聚焦,即产品聚焦、区域聚焦,发展优势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聚焦核心城市、核心板块,坚持深耕;“3”精进,即朝着“差异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不断精进,在商业年轻化、住宅高品质、产业创新化等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化。
“1123”战略的深化推进,对大悦城控股资源整合与决策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悦城地产私有化恰是顺应这一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
作为一家由A股上市公司控股的企业,大悦城地产面临着复杂的治理机制和较低的决策效率问题。私有化后,大悦城控股能够更直接、敏捷地统筹大悦城地产的战略方向与资源配置,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整体决策链条得以缩短,治理结构趋向扁平高效,将促进大悦城控股治理效能跃升。
另一方面,私有化也将实现大悦城控股及大悦城地产资源整合深化,为两大主体在业务、资金、品牌和管理上的深度融合铺平道路。 共2页 [1] [2] 下一页
|